鎖具行業市場競爭:內抓管理外抓品牌
2012年11月05日 16:01:44來源:豐盛建材網點擊量:1309
導讀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鎖具行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覆蓋面不斷拓寬,企業自主品牌逐漸做強,行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我國主要的鎖具生產基地集中在浙江、廣東、山東等地。在產品種類上,掛鎖、球形鎖、執手鎖等依舊具有較大市場空間,自行車鎖、摩托車鎖、汽車鎖及特殊用途鎖具產品也隨上游產品的發展正在發生變化,指紋鎖、智能鎖、樓宇對講機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功能性產品。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鎖具行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覆蓋面不斷拓寬,企業自主品牌逐漸做強,行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我國主要的鎖具生產基地集中在浙江、廣東、山東等地。在產品種類上,掛鎖、球形鎖、執手鎖等依舊具有較大市場空間,自行車鎖、摩托車鎖、汽車鎖及特殊用途鎖具產品也隨上游產品的發展正在發生變化,指紋鎖、智能鎖、樓宇對講機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功能性產品。
2012年,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籌資委托國家日用金屬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全國主要城市銷售的鎖具產品采用市場買樣方式進行質量調查。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省市20余個市場購買了49組樣品,生產區域包括廣東30個、浙江16個、上海2個、山東1個;抽樣產品種類包括彈子掛鎖、彈子插芯門鎖、球形門鎖、自行車鎖、機械防盜鎖。協會希望通過此次調查,發現鎖具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據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介紹,這是協會進行的質量抽查摸底和會診的行動,調查結果充分反映出目前市場上在售鎖具產品的質量水平和存在問題,以后還將在五金制品行業各大商品類系統進行抽查,以此引導全行業注重內涵、提升質量,在十二五期間,加速實現協會提出的五大轉變目標。
由行業協會自己出資,委托的專業機構進行本行業的產品質量調查,在目前的工業領域行業協會尚屬*。這不僅體現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真正為行業辦實事的服務意識,更體現出協會的社會責任感和大局觀念,體現了對消費者負責、對企業負責、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態度。
目前,中國鎖具行業年銷售額約為400億元,產量為19億把。據海關統計,制鎖行業在十一五時期的年均出口增速達到31%,是五金全行業平均增速的2倍。2011年上半年,鎖具出口額為20.82億美元,同比增長15.9%,按此推算,全年出口額約在46億美元左右;鎖具進口額2.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2%,預計全年進口額將達到5.5億美元。
鎖具行業進口額的增加和國內市場對于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使越來越多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將會給國內企業帶來巨大挑戰。而我國制鎖行業加工裝備整體水平與先進水平相比仍有相當差距,中低檔機械鎖仍是主打產品,缺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企業抗風險能力不足。為此,我國制鎖企業應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提高行業整體水平。要重視產品質量,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提升員工素質方面多下功夫,用過硬的產品迎接挑戰。
鎖具行業要提高競爭力,應從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隨著消費者對生物識別技術、電子技術等高科技、智能化鎖具產品需求的增加,鎖具企業要抓住機遇,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搶占鎖具產品市場;要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門鎖及商用鎖作為研發重點,加大材料、工藝、技術上與標準接軌的力度;大力開展科技攻關,提高鎖具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將電子、機電一體化、生物識別計算機技術等先進手段嫁接到鎖具產品上來;
要在自主知識產權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瞄準先進水平,通過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速新產品開發進度;參照先進標準,配套與新產品開發相適應的產品標準;采取有效手段和有力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的轉換速度;實施戰略,進一步提高品牌意識,狠抓質量管理,培育出一批品質過硬、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鎖具品牌。
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在鎖具質量分析論證會上強調,面對這次鎖具產品質量調查發現的問題,鎖具行業及企業應有清醒的認識,質量興業,質量強企應上升到行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行業、企業必須樹立精品理念,將精藝生產、精細管理、以質取勝、優價的理念,貫徹到生產、銷售、服務的每個環節。通過生產世界高質量的鎖具產品,全面提高中國鎖具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進而推動中國從鎖具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這些企業內抓管理練內功,外抓形象創品牌,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擴*度和產品美譽度,在國內外市場上始終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在許多層面,很多企業容易顧及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發展,在不具備強大實力去制定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前,就不可能在競爭中取勝。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