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監控比預期來的快 展望2013安防市場趨勢
2012年12月22日 08:34:54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2367
導讀統計數據顯示,企業普遍認為:高清監控時代已經提前到來。在企業的銷售增長中,高清監控產品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模擬產品,這一增長在基本保持在20—60%這一區間,但對某些企業來說,增長超過了100%。從企業反饋的數據看,未來1-2年,高清監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超過50%。IMS研究公司(IHS)近發布的市場調查也顯示了監控發展的趨勢。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統計數據顯示,企業普遍認為:高清監控時代已經提前到來。在企業的銷售增長中,高清監控產品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模擬產品,這一增長在基本保持在20—60%這一區間,但對某些企業來說,增長超過了100%。從企業反饋的數據看,未來1-2年,高清監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超過50%。IMS研究公司(IHS)近發布的市場調查也顯示了監控發展的趨勢。
回顧2012:高清監控比預期來的快
網絡高清,智能化,HD-SDI高清延續了既有的趨勢,以“標準化,面向公安實戰應用及云服務”為核心趨勢的安防監控平臺及平臺商成為新的趨勢和焦點。通過近一年的行業觀察及現場調查采訪,2012年的安防視頻監控市場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高清監控的全面鋪開比預期來得更快;
2、《安全防范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及《全國公安機關部署了視頻圖像信息整合與共享工作任務書》將推動高清監控產品的大規模應用,推動高清視頻監控平臺的跨區域聯網建設,帶動高清監控時代的新一輪建設高潮。
3、平臺廠商先用平臺優勢跑馬圈地占項目先機,再發力設備制造搶占產品市場。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已經成功。平臺廠商與設備廠商的關系從過去的合作關系到現在的競爭合作關系,平臺廠商開始主導市場。未來的產品市場競爭中,平臺廠商將依靠平臺優勢 設備占據更多市場份額,新的市場格局初步呈現;
4、普通模擬、模擬高線、標清、IP高清、HD-SDI高清成為廠商的主流產線配置;
5、高清時代的價格戰已經開始;
6、產品市場傳統設備廠商強者恒強。未來1-2年,一批核心競爭力不強的中低端設備廠商將失去發展空間。市場洗牌力度加大;
7、部分企業對中國高清監控發展速度預計不足,本土企業綜合優勢已經超過企業。
展望2013:中國企業進軍市場
IMS研究公司(IHS),近發布了2013年度視頻監控的發展趨勢白皮書。這些為2013年及以后的預測,揭示了視頻監控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和機遇。它們分別是:
1、新的影像品質之爭
高清和百萬像素攝像機已經越來越普及,2012年次高清網絡攝像機出貨量超過了標清網絡攝像機。因此提高圖像質量成為制造商建立自己賣點的關鍵戰場。
2、移動視頻流媒體,移動視頻監控
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為在平板電腦或者手機上控制和看到視頻監控圖像提供了便利。這樣帶來很多優勢,比如警察可以直接指導現場進行更有效的指導。
3、印度仍然是一個高增長的市場
雖然印度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但IHS預計,作為亞洲的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5.1%,視頻監控設備上的開支將享受健康的兩位數的增長,同時,相比其他高增長的市場,外商獨資供應商的進入印度市場的門檻要低得多。
4、保持簡化的趨勢
2013年許多網絡視頻監控供應商瞄準較小的市場,以發展業務。因此2013年的產品需要更易于安裝,操作方便,便于維護。
5、智能視頻監控
2011年,IMS同嵌入式視覺聯盟在洛杉磯舉行了智能視頻會議,匯集了企業的工程師進行討論。2013年智能視頻監控的技術將會更加成熟。
6、私有云-企業視頻監控系統的未來
IMSResearch預測,私有云將成為企業視頻監控系統的基礎設施,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一種趨勢。私有云提供相同的公共云的優勢,其中包括:數據提供有互聯網連接的遠程訪問和共享數據處理和存儲資源的使用。
7、遠程視頻應用
“遠程”已經在2012年用于視頻監控的一個時髦詞語位。視頻監控即服務(VSaaS),能夠提供遠程訪問,已經成為報警運營服務企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收入。
8、中國企業進軍市場
中國視頻監控市場作為世界上規模大,增長快的市場之一,讓中國民族企業有了堅實的基礎可以在世界其他區域市場獲得增長機會,中國主要的供應商正出現并改變著世界安防市場。
9、視頻監控系統進入垂直行業
IMSResearch預測,2013年將是今年視頻監控供應商和PSIM平臺提供商將進一步進入垂直行業,為終用戶提供滿足該行業獨特的需求。
10、“大數據”下視頻內容的分析
“大數據”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在2013年,IMSResearch預測,大數據的分析將會繼續增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