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發達國家有差距 中國安防在環保方面有利可圖
2014年09月24日 08:59:05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2481
導讀安防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市場、技術、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21世紀,工業生產的主旋律以節能環保為主。安防行業作為高新技術的前沿,也必須順應環保節能這一時代主題。節能環保給安防帶來哪些商機?從環保對安防技術的需求中來看。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安防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市場、技術、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21世紀,工業生產的主旋律以節能環保為主。安防行業作為高新技術的前沿,也必須順應環保節能這一時代主題。節能環保給安防帶來哪些商機?從環保對安防技術的需求中來看。
中國安防與發達國家有差距
雖然,安防行業已初具規模,但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與困擾,整體上距社會需要及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
兩年來受到宏觀調控及市場的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減速,整體下降了3-4個百分點,尤其是基本建設投入減少、房地產市場不活躍等對安防市場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加上原材料、能源、勞動力成本上漲較快等因素,導致行業利潤率不斷下降,部分企業資金周轉及生產經營出現了困難。
2.外貿增長緩慢
由于受到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我國大部分行業出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安防行業也不例外,外貿增長速度和勢頭都明顯低于前幾年,有些以外貿為主的企業甚至出現了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而且,我國安防企業產品出口絕大部分是OEM,自有品牌少,在國外建立銷售渠道難度大,僅有極少數企業和自有品牌在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
3.企業發展參差不齊
近年來,我國憑借優勢的科研實力,以技術推動市場,獲得了市場增加的大部分份額,從而大大提高了市場占有率;而絕大部分企業整體實力依然較弱,競爭力不強,有相當部分企業市場處于維持甚至萎縮狀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會帶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不少企業如果市場定位出現偏差或不能盡快在細分市場有所建樹,或將面臨出局的考驗。
4.高新技術創新能力薄弱
從總體上看,我國安防行業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缺乏研發人才,應用創新、集成創新多,原始創新及高新技術創新能力弱,發明少,尤其上游芯片、核心傳感器部件(如CCD)等主要依靠從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進口。另外,在物聯網應用、入侵探測、特征識別以及信息、通訊技術與安防結合應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瓶頸”問題。目前,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大的安防產品制造中心,但由于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利潤大部分被上游企業獲取。這種狀況需要廣大安防企業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或逐步改變。
5.行業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安防立法仍未能實現,市場秩序仍需進一步規范,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假冒偽劣、不正當競爭等不良現象,誠信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行業標準相對滯后,認證服務范圍與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拓展、發揮;行業統計、基礎規劃等工作十分薄弱,獲得國家產業支持政策等外部環境有待改善。
挖掘環保行業商機,從需求著手
進入2014年安防行業不斷洗牌,眾多企業開始轉型或者進入其他朝陽行業,這不失為一種戰略優化;隨著國內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國家不斷加強控制大氣污染排放,各項法律法規的出臺推動空氣凈化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進入到環保產業大軍中。
視頻監控在污染源監測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將物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結合的智慧環保概念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突出逐漸深化,“智慧環保”也對視頻監控軟硬件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看的更遠的高清技術
720P、1080P等高清圖像已經在交通等對視頻質量要求較高的行業大量使用,
污染源監控涉及對氣體、顆粒、懸浮物等細小對象的監控,對圖像同樣有高清的需求。
除了高像素的高清外,可以看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遠的高清激光云臺攝像機在水體、大氣污染監測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使用需求。
2)看得更透的透“霧”技術
這里的“霧”是指霧霾,即空氣中懸浮的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與微小固體顆
粒物的混合物。霧霾會對光線產生較強的散射和遮擋,使圖像模糊,細節丟失。當前視頻監控透霧技術主要有兩大類,即電子透霧和光學透霧。
電子視頻透霧技術針對由煙塵、霧氣、灰霾等成像特征建模,采用圖像處
理技術有效恢復細節和色彩,獲得準確、自然的透霧效果。
光學透霧則是通過對特定近紅外波段光線的截取與聚焦進行成像,這種方式的成像效果更加細膩,但成像圖像只能是黑白色調。
3)更有針對性的視頻智能分析
視頻智能分析技術是視頻監控由被動變主動的重要技術,其中行為分析、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公安、交通等行業。
在污染源監控中,排污口、污水檢測采樣點的區域入侵等行為分析可以有效識別人為作假等行為,同時還有很多行業性的智能分析需求:
·煙體色彩識別:分析識別煙體的顏色;
·煙體黑度分析:判斷煙體的黑度信息;
·水體顏色分析:識別水體的顏色;
·水體漂浮物分析:判斷水體漂浮物的數量、密度等信息;
·智能讀表:通過視頻進行環境儀表的數據識別讀取。
4)低功耗、無線傳輸的需求
污染源大都分散且偏遠,供電和有線傳輸都非常困難。現在許多傳感器都支持無線傳輸,而且由于其本身功耗就很低,通常一塊電池就可以支持數年的數據采集。相比起來視頻采集設備一般功耗較大,設計更加低功耗的攝像機,使“風光互補“的供電方式可以滿足用電需求;同時支持無線傳輸,可選擇性上傳視頻或圖片等都成為環保視頻監控的需求。
5)耐腐蝕,自清理的需求
污染源處經常處于水汽多、煙塵多、腐蝕物多的環境,需重點考慮監控設備的防塵、防水以及防腐蝕的保護。同時需要監控設備自帶雨刷等自清理功能,可以定時或遠程控制其進行自清理,來保證畫面有效性。
6)OSD疊加和GIS地圖對接
把環保業務數據讀取過來,疊加到對應視頻上,并通過和GIS地圖的結合實現圖上實時顯示,使呈現更加直觀。
7)業務融合與數據挖掘
視頻傳感網已成為“智慧環保”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視頻監控與環境監測系統業務的融合還處于開拓階段,更多的交集也需要安防廠家去不斷發現和提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