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近些日子,幾乎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里約奧運會,今年的奧運會,大家對安保等問題一直槽點滿滿,大家似乎都忘了在這次奧運會中出現的那些黑科技們。奧運會其實并不只是簡簡單單的體育項目的比拼,它的背后包含著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是各個國家間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里約奧運:被負面新聞所掩蓋的黑科技們
下面,就讓我們從科技這個視角切入,看看里約奧運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
10.移動攝像機 在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上,據說,“為了增加觀眾的觀賽體驗”(是為了增加表情吧包的吧),在舉重賽場上特意安置了一個移動攝像機來跟蹤運動員在場上的每個時刻,例如運動員發力時那猙獰的面龐,那顫抖的手……觀眾都可以一覽無余。求舉重選手們的心理陰影面積。
9.激光技術級電子靶
還記得張夢雪在10米氣步槍項目上的10.9環嗎?(其實這就是正中靶心的意思,因為射擊沒有11環。)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在比賽中,射擊項目都是使用的電子靶來計算成績。畢竟參賽選手們都是真正的高手,像10米氣步槍項目上,靶紙的總大小其實也就17cm*17cm而已,至于10環的直徑更是只有11.5±0.1mm,在這個小圓里面再分十份,靠肉眼來分辨根本就不可能嘛。于是,在里約,升級采用了激光技術來取代以前的系統,比賽中可以用毫米的度來計算得分。
8.數字記圈器 不知大家是否有在泳池里往返游泳的經歷,其實,在長距離的游泳比賽中,即使是運動員也會一不小心就不記得自己到底游了多少圈了。而在里約,游泳選手的手邊都會有數字記圈器來幫助他們記錄所游的圈數。同時,數字記圈器的另一端被安置在每個泳道的底部靠近轉身出,當運動員觸壁后記圈器就會自動更新他們所游的圈數。
另外,大家也不用奇怪于為什么游泳賽場上總是會出現并列的狀況,那是因為游泳比賽的成績只計算到百分之一秒。根據泳聯規定,即使是在奧運會這樣的賽事上,泳道之間長度的差距大都可以達到3厘米,(有俄羅斯媒體爆料,里約奧運會的泳池其實整體就短了3厘米,所以今年出現了很多破紀錄的狀況。)根據目前快的游泳速度計算,這一差距早就超過了千分之二秒所帶來的影響,所以自然就不能以千分之一秒的量級來計算成績了。
7.終點攝像機 在今年的里約奧運會徑賽的比賽上,終點線位置設置有每秒可拍攝1萬幀照片的終點攝像機,從而用來更地判斷運動員到達終點的名次。其實,奧運會全自動電子計時時代是從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的(之前當然都是人工計時)。到了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計算單位的精度提升到了千分之一秒;到了2004年雅典運動會,終點攝像機每秒可以拍攝1000張照片,而如今……也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每秒10萬幀的終點攝像機,細思恐極。
6.即時回放技術(鷹眼技術) 熟悉網球比賽的人一定知道“鷹眼技術”,這已經是一項相當成熟的技術,在網球、板球等時刻需要判斷的比賽中早就成為了賽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網球比賽為例,在比賽開始前,由計算機將賽場內的立體空間分割成以毫米計算的測量單位,然后利用高速攝像頭從不同角度同時捕捉網球飛行軌跡的基本數據,計算機利用這些數據生成三維圖像;后利用即使成像技術將網球的運動路線和落點清晰地顯示于大屏幕上。整個過程用時不到10秒,其性卻是人眼*的。
而在里約奧運會上,這一技術被引入了排球比賽中,運動員可以通過這項技術來對存有異議的判罰提出質疑。例如8月8日中國女排對陣意大利女排時,意大利主帥博尼塔就曾3次挑戰鷹眼。當然,有時利用挑戰鷹眼所帶來的比賽暫停來打亂對手節奏,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里約奧運會排球比賽取消技術暫停了。
5.內置掃描系統箭靶 相比于射擊比賽那不過十幾厘米大小的靶子,射箭比賽的靶子是要大不少了,但是要判斷具體的得分一直也是個令人糾結的問題。本屆奧運會的射箭比賽中,就使用了內置掃描系統的新箭靶。當箭擊中箭靶時,兩臺掃描儀將分別縱向和橫向運行,計算箭頭與箭靶中心點的距離。該系統的精度可以達到0.2毫米,這是人眼所無法企及的。同時,該系統運行速度也非常快,可以在箭靶被射中后的1秒內給出成績。反正小編覺得,這是靠人來給成績所做不到的。
4.現實增強智能運動眼鏡
在里約奧運會賽場上,有一款眼鏡被禁止帶入賽場。什么眼鏡這么厲害,可以達到被禁賽的地步?這是由Solos公司為場地自行車運動員開發的一款現實增強智能運動眼鏡。在運動員揮汗如雨地蹬著自行車踏板,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路面時,自行車內的感應器會自動采集時速、腳蹬轉速、單圈耗時等指標性數據,然后通過IBM云平臺無線定向發射到運動員佩戴的眼鏡上。根據這些實時數據反饋,運動員可以隨時對自己的狀態進行調整。Solos公司的研發負責人之一恩奈斯特·馬蒂柰茲坦言,之前的多次運動實驗表明這種調節能夠有效縮短時間,為運動員帶來更好成績。不過,雖然被禁止在比賽中使用,但這并不妨礙運動員在訓練中廣泛使用這種眼鏡,從而讓身體形成記憶,以應對比賽中的各種狀況。據悉美國運動員就是主要的使用者。
3.“光環運動”裝置 在里約奧運會前,美國舊金山的光環神經科學公司發布了一款“光環運動”裝置。這款裝置看起來像是頭戴式耳機(如上圖),據稱,它能夠利用電流刺激大腦,活躍機體功能。光環神經科學公司執行官丹尼爾表示,運動員在使用裝置后,力量高提升12%。而美國奧運田徑短跑選手邁克·羅杰斯說:“一般我要訓練2到3組來準備好,但現在使用了這個裝置,我能更快進入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技術目前并沒有被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禁止,因此,使用這種裝置是合乎規定的。
2.鯊魚皮泳衣 大家還記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打下赫赫威名的鯊魚皮泳衣嗎?實驗表明,鯊魚皮泳衣的纖維可以減少3%水的阻力,這在0.01秒就能決定勝負的游泳比賽中有著非凡意義。所以北京奧運會的游泳賽場上,世界紀錄被打破幾乎讓大家都感到見怪不怪了。然而,這樣的一件泳衣造價就約在人民幣7000元以上,而且為了達到佳效果,一件只能穿6次。這使得經濟因素的差距直接影響了比賽結果,可以說顯而易見破壞了比賽的公平性,也違背了比賽不借助外力的本質。終在2009年7月,泳聯決定自2010年起全面禁用高科技泳衣。
1.奧尼申科的劍 后,小編來說一個奧運歷*可謂“黑科技”的產品——奧尼申科的劍。奧尼申科是前蘇聯運動員,在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的現代五項比賽(五個項目:射擊、擊劍、游泳、馬術、越野跑)對陣英國選手Fox時,使用了被改裝的劍,終被裁判發現。要知道,在擊劍規則中,當一方選手擊中對方有效部位時,記錄臺就會記錄一分。但奧尼申科卻無需這么做,因為他的劍手柄皮層的下面藏了一組復雜的裝置,一旦觸動按鈕就能遙控記錄臺,使其發出對方被擊中的信號。當時的英國領隊Proudfoot說:“這可不是一個電子業余愛好者就能完成的,他們要不是把劍拆開了都發現不了。”不過,奧尼申科本身的確是個好劍手。即使是在裁判檢查問題劍時,他換用了一支沒問題的新劍,仍然打出了堪稱的五勝兩負的好成績。當然,這種是作弊的行為終還是使他被取消了比賽資格,而他也被開除出了蘇聯的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