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成了“有車一族”。然而,汽車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煩惱。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72億輛,同比增長11.35%。到2017年,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億輛。而我國停車位缺口保守估計超過5000萬個,并且正持續擴大。
我國停車場市場主要面臨幾個問題。
首先,停車場智能化落后。總體看來,國內大多數停車場依然采用傳統的刷卡、取票的出入口控制方式,ETC、視頻識別等智能技術占比低。與之相適應,繳費方式主要是人工。 我國路內停車場智能化水平低,相比國外發達國家大多采用咪表自動收費,我國僅 50 多個城市實施了咪表停車管理,管理手段落后,承包企業往往將經營權再層層轉包至收費員,以人工收費占為主。
其次,停車位供需缺口大,停車位空置率高問題并存。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空置率為 44.6%,地下停車場空置率問題尤為嚴重。主要原因有二:1)停車場空車位信息缺乏,信息孤島,停車場與車主無法達成實時交互,使得車位資源不能有效配置;2)城區上班族潮汐式的在小區和辦公區間切換,使得白天小區停車場富余,夜間辦公區停車場閑置,據統計,居住小區白天車位利用率低于 30%,而辦公區夜間車位幾乎完全閑置。
后,停車體驗差,普遍純在四大突出問題:出入慢、場內找車位難、找車難、繳費排隊。1)出入慢:出入場停車取卡、還卡,費時費力;2)場內找車位難:缺乏場內導航,入場后找不到車位;3)找車難:停車場空間大,環境及標志物類似,方向不易辨別,離場時往往找不到車;4)繳費排隊:人工繳費,現金找零,程序繁瑣。
由于涉及民生,停車位的建設規劃已被中央提到重要位置,各個城市被要求加快停車設施專項規劃的編制。
智能停車場政策索引
2015年4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提出,為了緩解我國城市普遍存在的因停車需求爆發式增長而導致的停車難問題,要加大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對城市停車場建設及運營的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投入。鼓勵地方政府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發行。
8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停車設施供給不足問題日益凸顯,擠占非機動車道等公共資源,影響交通通行,制約了城市進一步提升品質和管理服務水平。為此,要堅持集約挖潛,鼓勵既有停車資源充分發掘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間資源,建設立體停車設施。
9月
住建部印發《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提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原則,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應考慮土地資源節約使用,鼓勵采用立體和機械式停車設施,體現停車與其他土地功能融合的規劃思想。
12月
住建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城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對停車困難的小區,近期可結合路內臨時停車泊位和公共停車場建設分時共享的充電車位。
2016年3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近期工作要點與任務分工》提出,鼓勵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集約化停車設施,并按一定比例配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完成時間為2017年12月前。各地還要出臺措施鼓勵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及個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允許對外開放并取得相應收益。
11月
住建部、國土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城市停車場規劃建設和用地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合理配置停車設施,提高空間利用效率,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充分挖潛利用地上地下空間,推進建設用地的多功能立體開發和復合利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逐步緩解停車難問題。
交通運輸部在印發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中也提出了“十三五”期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五大任務之一就是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通過合理選擇交通疏導、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環境、加強城市靜態交通管理、落實城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制度等多項舉措,引導城市建立差異化交通擁堵治理措施。
停車難帶來的“出行之痛”是城市的痼疾,通過互聯網把分散的停車場聯接起來,破除信息孤島,實現有限停車資源的優化配置是解決之道。有關專家預計,在目前流動性過剩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停車產業具有萬億規模,很多資本正在路上。
目前,在智慧停車領域主要有四類玩家:1)創業型公司;2)智能停車設備商; 3)市政交管部門;4)BAT。目前主要以創業公司和智能停車設備商為主,BAT 只是輕度參與。
創業型公司:互聯網停車風起,大量創業型公司涌入,如停車百事通、ETCP、丁丁停車、e 代泊等,創業型公司資源是短板,只要一輕資產模式切入。
智能停車設備商:智能停車設備商乘“互聯網+”的東風,從單純的智能停車軟硬件提供商向 “智能停車設備+云平臺+APP” 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升級,具備軟硬件技術優勢,同時沉淀下來的停車場客戶構成資源優勢。如無憂停車、捷順科技(捷停車)、安居寶、立方控股(行唄)等。
市政交管部門:市政交管部門掌握路側停車位及路外公共停車場(以北京為例市政掌握 16.65%的停車位),具有資源優勢,同時財政雄厚,整合能力強,如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宜停車)、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停車)。
BAT:輕度參與:與“互聯網+打車”被“阿里+騰訊”獨霸不同,BAT 在“互聯網+停車”還是輕度參與。騰訊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百度以“百度地圖+百度錢包”、阿里以“支付寶+高德地圖+立方控股”切入互聯網停車,主要是以地圖、支付應用和流量入口應用對停車 APP 進行整合、嵌入。
從以上四類玩家的布局情況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特征——各種停車 APP涌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停車 APP 遠超 100 個。
百家停車公司所在城市分布
結語:隨著對停車場市場的深入了解,對停車設備需求的明確,在國家政策與各類停車產業企業的公同參與下,未來智慧停車產業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