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街道兩旁的路燈可以監測空氣溫度和濕度預告空氣質量,也可以在檢測到*或違規停車時自動調亮光線,進行更清晰的監控攝像,甚至還能夠掃描道路和人行道,向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標準化的場景信息,輔助車載
傳感器,共同提高行車安全。
飛利浦照明布局智慧城市 意欲從中分杯羹
這是飛利浦照明對2030年智慧城市照明場景的構想,屆時每一個路燈不再是單純的照明工具,而是化身為一個個路燈
物聯網+應用的載體。“LED技術提供可更多節能的機會,同時物聯網技術也能夠應用到智能照明系統和服務的發展,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定義自己。”飛利浦照明執行官洪岸禮說道。
百億規模市場蛋糕
當都在探索“智慧城市”之際,照明企業也意欲從中分一杯羹。具體到中國市場而言,智慧城市建設已經上升至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根據《“十三五”城市綠色照明規劃綱要》目標來看,中國將以46%的增速新建1200萬盞LED燈,并改造50%的已有路燈,總規模達到290億元。
作為家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品牌,中國市場是飛利浦照明業務美國之外的第二大市場,也被洪岸禮稱之為“第二故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近些年的定價調整還是組織架構及銷售產品變動,都有發力中國市場的意味,而其中智慧城市更是尤為關鍵的一環。
“中國的城鎮化在加速,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人口將達到10億,人均光源需求從10個將上升至20到30個。其次,資源消耗大背景下,需要更節能的照明系統,提供可持續性的照明解決方案,LED以及物聯網在電力節能方面的貢獻遠超過其他行業。”洪岸禮強調。
而反觀近幾年LED照明行業的發展,企業數量急速增加,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現狀導致LED照明出現“紅海”困局,粗略統計僅2016年LED照明行業的整合并購事件約40起,同質化競爭下行業加速洗牌。在洪岸禮看來,“數字時代的新場景和新應用層出不窮,智能互聯照明系統可以采集更多不同類型的數據,為行業帶來更多業務機會和新的商業模式。”
巨頭的角逐
覬覦智慧城市這一大蛋糕的并非飛利浦照明一家,去年11月,歐司朗收購荷蘭一家軟件公司Tvilight,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傳感技術和智能光管理軟件,提升其在城市智能戶外照明系統方面的能力。國內雷士照明也將智慧城市放在智慧化的位,在此前媒體采訪中雷士照明品牌官曾表示“智慧家居代價非常高,和消費者支付代價有關系,智慧商業會不一樣,公司有能力支付這個成本,智慧城市則會帶來更多的效益。”
在飛利浦照明的戰略規劃中,智慧城市集中于四大場景,首先是智能互聯的道路,即智能互聯LED道路照明系統成為信息高速路上的傳感器節點一角,到2030年,智能互聯的路燈可以在數以百萬計的設備間傳輸數據。智能互聯的照明基礎設施通過先進的通信技術采集、傳送數據,可以改善照明、交通、空氣質量、公共安全、停車等市政服務及其他基于位置的新興服務。
其次是互動的公共空間,空間的稀缺性迫使城市向地下拓展,能夠模擬自然光、提升舒適度的照明產品使得各類空間之間的無縫銜接成為可能;同時,智能互聯照明系統發送的位置信息能夠引導無人機遞送貨物。
此前飛利浦照明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提供了智能互聯照明服務,整個大樓僅傳感器就安裝了近1000個,具備日光感應、人員動靜感應等,在該建筑內,員工能夠根據個人需求對工作空間進行個性化設置。
根據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運行數據來看,照明能耗在示范樓各項能耗中占比僅為16%,該建筑單位面積照明能耗為同類建筑的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個性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可持續的城市農業也是重要應用場景,自2013年起,飛利浦照明與位于倫敦東部工業區一個閑置倉庫內的GrowUp城市農場合作,該農場是一個垂直型城市農場,也是英國個商業化養殖與水耕復合型農場。據介紹在飛利浦GreenPower LED照明系統的支持下,該農場每年可以生產20,000公斤新鮮蔬菜。
跨界合作新博弈
雖然前景看好,但智能照明在智慧城市大規模落地仍有一段距離要走。當前的通信網絡基礎是否成熟到足以支撐智能照明系統在城市中的落地仍是一個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飛利浦照明創新官邱戎紅說,“目前企業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針對現有網絡基礎來滿足現有應用,另一方面無線通信的確在標準化過程中,也在嘗試和產業鏈上下游,例如和中國移動探索對智能互聯照明的蜂窩物聯網標準。”
“照明企業入局智慧城市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和資源協調能力,還要具有技術儲備。”奧維云網(AVC)張彥斌告訴記者。此前飛利浦照明參與了洛杉磯市的智能互聯道路照明試點項目,系統可以利用現有移動網絡和云技術,監測并控制路燈運行,分析每套路燈的運行能耗。而在此過程中還需要部署哪些傳感器,數據流轉至哪個中樞,數據如何分析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等都是新的挑戰。
“由于目前還沒有非常成熟的智慧城市智能平臺,照明企業在研發方面要保持靈活性,以便能快速適應不同智慧城市系統的特性,更快地入局。”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向表示。
“作為智慧城市的參與者,通過和來自其他行業的企業(如互聯網、IT企業等)的合作可以幫助照明企業有效擴張。在智慧照明市場,除了利用原有的銷售渠道,如何通過和政府的合作以及和其他信息技術企業的合作來進一步拓展企業的銷售渠道是照明企業攻占市場的關鍵。” 王昕建議。
這也是當前照明企業一直在重點發力的領域,例如飛利浦、雷士照明都在尋求和小米、華為等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研發智能互聯LED產品,與不同物聯網平臺實現無縫對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東西不能完全靠自己。”邱戎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同時在智慧城市的智能照明系統中,LED 將不再是單個產品的形態,而是以系統解決方案的形式出現,這需要照明企業擺脫智能照明單品的誤區,在研發方面有很強的系統思維。“照明是由許多不同種類、不同形式的燈具和光源組成,照明企業在生產研發過程中要以系統性思維來制定產品策略,才準備把握住客戶的需求。”王昕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