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知識產權大戰對企業的知識產權挖掘、采購活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輝瑞公司就Lipid采購的使它控制了*的一種藥。雅虎公司則用16.3億美元收購了擁有數十項核心的Overture服務公司。其中一項幫它從Google那里獲得了2.6億多美元的費。微軟公司收購的35項網絡電視使它控制了該產業的發展命脈。美國Genesis微芯公司通過并購硅谷的天堂電子一躍成為液晶顯示技術的之一,并進而用相關把幾個競爭對手趕出了同類市場。
變數很多無人機戰將撲朔迷離 行業混戰會打響嗎?
伴隨著無人機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正成為各公司手中鋒利的“戰刀”。近日,國外無人機公司Synergy Drone近日對中國大疆創新及法國派諾特發起訴訟,控告這兩家公司旗下無人機產品所使用的“無頭模式”侵犯該公司的一項無人機。
國外無人機公司Synergy Drone近日對中國大疆創新及法國派諾特發起訴訟,控告這兩家公司旗下無人機產品所使用的“無頭模式”侵犯該公司的一項無人機。分析文章稱,從Synergy Drone的背景來看,這起訴訟極有可能是流氓的“小動作”,其目的在于勒索巨額的賠款。
事實上,隨著中國無人機行業的迅速發展,領域也是風起云涌。這個技術高度密集型產業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現狀如何,是否會如業內人士所說將迎來一場“混戰”?
高校成無人機申請主力軍
無人機火起來,似乎是一夜之間的事。但其實,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無人機的發展和使用已有超過90年的歷史。經歷了20世紀漫長的萌芽期和醞釀期之后,無人機在21世紀初迎來高速成長期,并逐步從軍用領域擴展到了民用領域。如今,民用無人機已在應急救援、環境檢測、電力巡線、航拍測繪、農業植保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民用領域的無人機分為面向個人用戶的消費級無人機和行業無人機兩大類。”4月25日,長期關注無人機行業知識產權的高域智能研究院運營專家王琦琳說。
有資料顯示,無人機領域涉及的申請數量已達5000多件,其中發明申請量達3000多件,占比超過50%,實用新型申請2000多件,外觀設計申請約250件。
我國無人機領域早申請于1986年,是由中國人民*第二炮兵第三研究所提交的用于無人機定高飛行控制的電子數字顯示高度的裝置。
進入21世紀,無人機申請量逐年增長,2015年的申請量更是達到2000多件,反映了近幾年無人機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攻關。
“很難準確統計無人機領域的數量到底有多少,統計方法不同差別可能會很大。”王琦琳說,但毫無疑問,涉及無人機相關技術的數量近年來大幅增長,他本人手里就握有幾百件相關。
資料顯示,無人機領域*位申請人的申請量占比將近20%。*的機構中,除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位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也均位列*.可見,高校的無人機研究探索無疑成為我國無人機領域一大主力軍。
行業類與消費級無人機保護“兩重天”
目前看來,消費級和行業類無人機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現狀差別很大。“現在各研發團隊都在搶占制高點,高校是無人機研發的主力之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院長黃大慶透露。
在黃大慶看來,目前無人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狀況差強人意。“現在有很多,但是嚴格按照規范來執行的很少,基本還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沒有人給費。”他說,無人機的外形都很類似,這方面不好維權,很多集中在軟件方面,但基于開源系統開發的軟件保護也并不容易。
但他認為即便如此,知識產權保護并沒有成為妨礙該行業發展的問題。“從積極的角度看,大家互相借鑒創新的做法,使用開源軟件來迅速開發自己的功能,使得整個行業進步很快。”黃大慶說。
在王琦琳看來,高校科研人員有這種觀點很正常。“高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業類無人機方面,他們的用戶是特定客戶,通常只需要滿足特定功能就能有較好市場,活得很不錯,彼此之間競爭不大,且大部分是基于開源平臺來開發的,確實還沒有到打知識產權戰的時候。”
而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是另外一重天。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起,大疆先后起訴了深圳道通、佛山黑馬、廣州華科爾、YUNEEC昊翔、北京零度等多家無人機公司侵權。大疆還在美國起訴了昊翔,而有英特爾撐腰的昊翔,也端起一幅血戰到底的架勢。華科爾更是主動應對大疆的出擊,向大疆提起了侵權反訴。
一家獨大的局面日漸明朗
王琦琳2016年曾撰文稱,近段時間內,中國有可能形成真正的戰爭的技術領域就是無人機。
他分析,中國當前大多數行業的技術水平沒什么亮點和儲備,而在另一些行業,例如通信和互聯網領域,少量大企業各自持有海量,已經形成恐怖平衡。“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別動我,我也不動你,你要敢動我,我也能動你。所以偶爾騷擾一下是有的,但是戰爭是打不起來的,而無人機領域的,規模不大,但小有所成,增長迅速,而分布不均,這都是可以開戰的前提。”他說。
但時隔不到一年,王琦琳這一觀點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無人機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更加明朗。王琦琳說,2016年,大疆的Phantom 4革了其他無人機企業的命,逼得大家轉投自拍無人機的藍海,而零度Dobby、曼塔S6等在這個藍海里還沒怎么劃拉,大疆用新推出的Mavic Pro,革了自己的命,無人機市場重新被大疆一統江湖。
“大疆之前向通道科技提起外觀設計侵權訴訟,是因為該公司參加國外的一些展會,導致國外市場會混淆兩個公司的產品,對大疆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這個案件雖然一審是大疆敗訴了,但后來通道科技也沒做起來,所以對大疆的威脅不大,目前在廣州高院二審審完了。”王琦琳說。
華科爾則主要專注于競速無人機。“這個細分市場實在太小,也不會有太大威脅。”王琦琳分析,所以,與大疆創新對峙的各方在短時間內都拿不出和大疆抗衡的武器,被告們要么繼續堅持跟大疆把訴訟程序拖下去,暗中發力或能守到局面轉機的某一天,或是和解,交錢了事,再者就是悄悄離場。
變數很多戰將撲朔迷離
“但是,并不是說這個行業的競爭格局已定,由于這個領域還存在一些具有不確定性的資產,導致這場戰爭可能具有更多變數。”王琦琳說。
他表示,通過檢索發現,有大量高校、研究機構或者獨立第三方注意到了無人機的價值,并申請了不少。雖然這些絕大多數質量不佳,但還是不乏一些可圈可點的。
他舉例道,大疆剛剛發布的Mavic Pro便攜無人機使用了一項返航技術,即在起飛前拍攝下方的地形照片作為參考,在返航降落的時候參考該照片以便實現降落。而這個技術的就掌握在獨立第三方手里。“不排除這種可能,獨立第三方手中的將成為涉入無人機戰的新籌碼,從而使得戰爭的局面更加撲朔迷離。”王琦琳說。
大疆有關負責人則認為,與手機行業不同的是,無人機行業尚屬新生,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都還有非常廣闊的拓展空間,這對每一家行業企業來說,都是同等的發展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無人機行業還未發展到需要從業者大規模爭奪權來制衡對手、獲得突破和發展的階段。”
該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無人機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大疆在擁有的市場占有率,所擁有的數量也,并始終堅持大量的研發投入以保持技術優勢,并不遺余力保護所取得的。基于上述,大疆對于繼續保持技術創新和積累、權擁有數量上的優勢擁有堅實的信心。
原標題:無人機領域現狀透析 風平浪靜還是混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