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5月26日,在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提出用大數據解決道路擁堵和車輛減排問題。例如公共交通部門可以利用每天使用公交車卡的次數計算出分時段、分路段、分人群的交通出行參數,甚至可以創建公共交通模型,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提前制定各種情況下的應對預案,科學的分配運力。
AI技術結合智能交通系統 讓城市“血管”不再堵塞
交通管理部門可以結合各種道路監控設施及交警指揮控制系統數據,實時收集車流量、客流量信息,提前預警和疏導交通。衛星地圖對城市道路交通情況的實時分析,除供交通管理部門使用以外,也可以發布在各種數字終端供出行人員參考,來決定自己的行車路線。雖然,目前這還只是對未來生活、未來出行的暢想。但事實上,借助智能交通,城市“血管”正在變得通暢。
在人類社會系統中,作為“毛細血管”的交通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系統,包括交通工具、道路等基礎設施、信號系統等。正在北京參加機器智能專業會議的專家指出,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可著重發展的重要領域,人工智能正讓交通系統更加聰明、安全。
在由人工智能產業信息服務平臺“機器之心”舉辦的機器智能峰會上,美國英偉達人工智能城市技術官穆林德·納法德認為,對于不同領域,人工智能的意義也不同。在交通工具方面,人工智能讓自動駕駛成為可能;基礎設施方面,人工智能有助實現預測性維護;信號系統的智能優化可讓出行更加安全。
納法德指出,2020年,智能化的城市將會有10億個攝像頭運行,形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市場,為相關物聯網設備提供深度學習機會,進而為交通運行和社會管理提供重要分析結果和實時判斷,讓整個系統得以和安全運行。
另據市場分析機構數據公司預測,到2020年,*將出現500億臺互聯設備,而它們創造出的數據將會是現在的兩倍,其中交通體系釋放的數據占據不小比例。這將為許多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機遇。
納法德認為,利用人工智能對交通進行預測性維護潛力巨大。美國通用電氣技術官韋斯利·向井在大會上發言時也強調了這類應用的重要性。他以美國鐵路為例,通用電氣開發的智能維護系統可代替鐵路養護工人的工作,通過火車上的攝像頭對鐵軌的完好情況進行接近實時的監視,隨后通過計算機視覺系統予以分析,及時發現鐵軌上出現的問題。這節省了大量養護費用,同時提高了安全性。
他表示,“我們為每一輛火車建立模型,并不斷更新這個模型”,系統可記錄動力、車輪年限等,進行運行維護和故障預測,這可幫助鐵路系統每年節省10%的燃油,減少10%至25%的故障,提升列車可用率。
原標題 專家:人工智能讓交通系統更聰明安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