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科技動態】對于云計算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作為新時代中重要的一項技術,云計算實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科技企業技術實力的象征。云技術實力越強大,也說明了該科技企業在研發實力方面的強大。
目前中國的云計算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中的數據顯示,預測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近千億元。雖然這個數字與市場規模仍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中國諸多科技企業正在邁大步追趕。因此,我們今天來看看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現狀——國內云計算實力強的科技企業是哪家?
阿里、騰訊、AWS成中國云市場TOP3
近期,2018年Q4及全年的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數據新鮮出爐,發布方是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這個機構是專做電信網絡市場情報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每年都會公布各大公有云廠商的IaaS和PaaS收入。
具體來看,如上,市場份額中,亞馬遜AWS無疑又是,市場份額繼續上揚,相當于其后四個對手的總和。微軟和谷歌緊隨其后。這個市場格局有點類似當前美國云市場的“三家馬車”模式。
2017 Q1——2018 Q4中國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份額
到了中國市場份額上,1-5名分別是:阿里云、騰訊云、Sinnet(光環新網,AWS中國伙伴)、China telecom(電信)和China Unicom(聯通)。
其中,阿里云有40.5%的市場份額,騰訊云緊追其后(16.5%),AWS迅速發展達到9.7%,超過了中國兩大電信運營商。
云計算是否已經進入馬太效應?
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評論認為,"馬太效應"正在在云計算市場中顯現,給出的理由是,以亞馬遜、微軟、阿里云三者為首的云計算廠商,已經多年占據市場的頭部,并且建立了無法逾越的技術以及市場競爭優勢。
具體表現為根據IDC追蹤的近5年云計算市場份額報告,頭部三家云計算廠商的市場份額不斷擠壓其他競爭者,市場進一步聚攏。
之所以得出這么個結論,原因還是云計算產業的特殊性:用艱苦的研發和巨大的投入獲得的。這就將一批想要快速商業化落地、"投機取巧"的云廠商擋在了門外。具體來說以下三點可以解答
1、 云需要規模。
規模越大,技術紅利越大,越能夠提供前沿和穩定的技術服務。越的技術能力,越能夠吸引更多客戶。滾雪球原理。
2、 云需要用自主技術。
世界上前三的云服務商都是自主研發了自己的云計算操作系統,這是正面戰場,雖然投入很大、很難做,但只要是認真做云的人,都會進入自主研發這件事。
2012年之后,中國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云計算廠商,主要原因是美國廠商開源了私有云軟件OpenStack。但開源軟件開起來起點很高,但天花板很低。OpenStack本質上是一個私有云軟件,對大規模的公共云集群不適用,難以支撐超大規模擴展。
3、 云需要生態。
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都有豐富的生態,這是規模決定的。這也是一個風向標,獨立軟件服務商追著誰,誰就代表了行業趨勢。廣袤的生態也意味著,阿里云的客戶可以從生態里找到他想要的復雜多樣的服務。
而我們觀察前三位云計算巨頭的共同特征,就會發現,阿里也好,亞馬遜也好,都是電商起家,自身擁有各種豐富的商業場景的。他們的云計算誕生于自身旺盛的計算力需求,同時通過自主研發,他們的所有技術和產品都能在內部得到廣泛的歷練,都有"實戰經驗",這不是紙上談兵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