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 擁有一輛車后,找一個車位卻很難。面對城市提檔升級,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爆發式增長,停車難、停車貴問題成為諸多城市的痛點,甚至不少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問題以及消防通道被占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也皆因“停車難”而起。
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19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停車位資源卻十分稀缺,缺口高達5000萬。機動車數量暴增,而停車位卻一直稀缺,數千萬個車位缺口如何補?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味依靠新建車位顯然不現實。因此,盤活現有停車位資源成為解決難題的一劑良藥,于是“共享停車”便應運而生。
所謂“共享停車”,就是把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的車位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將停車資源分配給社會車輛使用,并收取一定費用。旨在讓空閑車位和找車位用戶有效匹配,打通停車場信息孤島,盤活停車位資源存量,提高閑置停車位利用率。
2020年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城市停車場建設”,強調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事實上,“停車場”并不是第一次進入中央重要會議視野。2019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會議就將城市停車場建設列入“基礎設施短板”范疇。過去一年間,多地也相繼研究、起草、出臺、進一步更新共享停車相關意見,鼓勵業主、機關、企事業單位車位有償錯時對方開放。一時間,全國各地探索共享停車的實招、妙招頻現,讓人嗅到“互聯網+”落地停車場的清新之風。
不可否認,共享停車計劃從推出到落地,在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的賦能下,的確讓大家看到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提高了停車場的使用效率。但是,隨著共享停車市場日益擴大,一些深層次矛盾開始凸顯:部分地區的鼓勵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業主和物業對使用安全和不按約定時間停車仍有較大顧慮,“外來車輛隨便就能進進來,業主的人身安全、財產如何得到保障”、“萬一有車輛剮蹭后逃逸,如何追償”、“共享時間到了臨時停放的車輛還沒走怎么辦”...不難看出,共享停車發展的勢頭看似一片大好,但共享停車解決方案在落地實施時卻面臨大量現實問題,缺乏規模甚至也讓一些地區共享停車市場開始萎縮。
結語:停車場作為靜態交通治理核心,是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關鍵舉措。毋庸置疑,共享停車計劃的推出,是緩解停車難問題的一大良藥,既避免了日間住宅小區與夜間商超樓宇停車位空置的浪費,又解決了無處停車的難題。但共享停車發展的道路仍有諸多阻礙,要真正實現共享停車,不僅需要各方的協調,也離不開相應的細則條款與監管機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