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據相關消息報道,在電信聯盟第二十研究組(以下簡稱ITU-TSG20)全體會議上,由中國聯通聯合中興通訊等成員單位共同研制的三項物聯網區塊鏈項目正式凍結。連同在今年1月ITU-TSG20會議上發布的Y.4464(物聯鏈框架),至此,ITU-T第一批物聯網區塊鏈標準共計四項正式出爐,標志著區塊鏈在物聯網領域應用的研究達到了一定深度。
什么是物聯網?
物聯網就是萬物相連的互聯網。其定義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實時采集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格。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管理以及控制。
對個人而言,可以這樣簡單理解,物聯網是將包括智能手機、耳機、汽車、燈泡、冰箱、咖啡機、安全系統、警報系統等生活中的家庭、移動設備連接在同一網絡中,協同工作,在這項技術中,每一個設備都能自動工作,根據環境變化自動響應,與其他或多個設備交換數據,不需要人為參與,整個系統由無線網絡和互聯網的完美結合構建而成,從而提高設備的效率和準確性,為人們節省金錢和時間。
當然這只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整個社會而言,物聯網將在未來運用在生產、服務、消費等社會方方面面。如在倉庫管理中,利用RFID、IOT物聯網設備等,將攝像頭、報警系統、出入庫、盤點等業務操作連接起來,將倉儲進行無人化、智能化管理,從而提高倉儲運行效率,降低倉儲成本。
目前,物聯網正加快轉化為現實科技生產力。物聯網科技產業在范圍內快速發展,正與制造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融合,步入產業大變革前夜,迎來大發展時代。由于前景可觀,世界各國都在加速搶占物聯網產業發展先機。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亞馬遜、蘋果、英特爾、高通等企業,均從不同環節和層面布局物聯網。
區塊鏈與物聯網
在大眾對區塊鏈仍然抱著觀望態度時,2020年,區塊鏈一詞又重新活躍在大家眼前,更有不少企業依靠區塊鏈技術特別的優勢躍上了新臺階,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構建的,主要利用射頻識別、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達到。
在物聯網構建的網絡里,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自發進行交流溝通,無需人的干預,這種交流溝通的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技術實現物品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在物聯網構想中,射頻識別技術是讓所有物品發起交流溝通的一種技術,射頻識別標簽中存儲著規范且具有互用性的信息,目前所有的區塊鏈網絡,都依賴于功能強大且始終聯網的服務器來執行所有記錄保存和共識任務。
以區塊鏈解決信任危機這一點為例。在區塊鏈這一技術橫空出世后,無論是以比特幣為代表開拓的透明、不可篡改的數據庫特性,還是以太坊開展的智能合約先河,都讓人們對區塊鏈對解決信任危機的作用展開了無限遐想。
但當時受區塊鏈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影響,區塊鏈對解決信任危機的作用還停留在智能合約與“線上溯源”上。線下造假無法避免,成為了區塊鏈行業從業者眼中的一大難題。而作為連接虛擬與現實技術的物聯網,則是彌補這一缺陷的完美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結合區塊鏈,使產品從生產源頭到供應商、物流、銷售商等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夠確保信息真實可追溯,全方面了保證大眾日常消費中的產品安全性與可靠性。
目前,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結合發展迅猛,比如百度的百度天工、Apollo無人駕駛計劃;華為的華為云服務、NB-IoT方案;阿里巴巴的阿里云、Link物聯網平臺、城市大腦;騰訊的QQ物聯、云端大數據存儲;中興AnyLink物聯網平臺;京東的微聯;科大訊飛的靈犀3.0等等,屬于已經落地的物聯網項目。但目前的物聯網方案屬于中心化管理,一旦聯網物體在進行信號傳輸通道由于外界原因毀壞或者延遲時,就會出現使用風險。而區塊鏈技術能夠讓物體建立多個聯網節點,同時多渠道信號傳輸,與周圍的環境建立相關鏈接,實現信號的實時穩定多點傳輸,可見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能夠讓物聯網技術更加成熟,但目前這點還未被證實。
另外,物聯網系統除了簡單的實現在線、聯網信息記錄反饋、利用APP進行操作外,更需要進行安全防護,防止黑客入侵及破壞。而區塊鏈技術能夠讓物品進行相應的聯網之外,還能幫助實現信息的安全存儲,防篡改防攻擊,讓物聯網網絡更加安全可靠,降低聯網成本。當然,這只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假設情況。但是,隨著5G技術的爆發,物聯網與區塊鏈結合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區塊鏈+物聯網,如何落地應用場景?
2020年,除了區塊鏈一詞活躍在大眾視野中,還有同樣火爆的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要建設新基建,其中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離不開區塊鏈+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而萬物互聯時代,數據價值越發重要,區塊鏈+物聯網的融合創新將成為新的行業趨勢。利用物聯網終端設備安全可信執行環境,可以將物聯網設備可信上鏈,從而解決物聯網終端身份確認與數據確權的問題,保證鏈上數據與應用場景深度綁定。區塊鏈能夠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物聯網絡完成身份驗證、訪問授權,具備鏈上數據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把區塊鏈運行機制作為數據市場確權和交易的市場規則,能夠解決數據隱私“痛點”,使得數據市場的規范交易成為可能,是物聯網由數據采集向場景應用深度融合的基礎。
同時,區塊鏈+物聯網行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智能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物聯網行業應用主要分為工業、消費和民生三個主線,對經濟的影響不斷增加,發展前景廣闊。其中,工業與消費物聯網基本同步發展,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發力,助力各個行業全面實現轉型升級。民生物聯網則從安防、消防、公用事業等領域入手,在全國范圍內部署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以支持智慧城市、共享單車以及智慧農業等應用,構建基于物聯網的城市立體化信息采集系統。區塊鏈賦能多種行業應用,使得物聯網向場景應用深度融合進一步發展。
未來,區塊鏈+物聯網將在溯源、存證、供應鏈等諸多產業環節發揮關鍵作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如竹聆科技的熊貓金林1號數字貨倉,利用電子圍欄、攝像頭、RFID、IOT物聯網設備、螞蟻區塊鏈聯盟鏈等技術的結合,為竹木企業提供數字化倉儲服務及區塊鏈倉單管理服務,從而促進竹產業供應鏈科技化、數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