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回顧剛剛落幕的2022北京冬奧,其科技色彩貫穿整個全程,一眾黑科技的亮相仍歷歷在目。從運動場館、冬奧村到無人餐廳等場所,黑科技無處不在。北京冬奧會成為各項智能黑科技的“天然秀場”,為全世界人津津樂道。作為“最不起眼”的智能應用之一,樓宇對講系統使用率十分廣泛。
樓宇對講賦能大型賽事
或將開啟百億市場
據相關報道稱,在運動員、裁判、媒體等賽后工作休息的西安全運村中,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記者村以及一期、二期、三期均采用了狄耐克樓宇可視對講系統。
在運動員的日常出入和媒體記者的賽事報道工作中,也可見狄耐克人臉識別門口主機、可視對講室內分機等樓宇對講產品為全運健兒、教練員、媒體記者等打造安全、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
此外,在冬奧村的運動員房間的中,采用了搭載可視對講、溫度調控、智能紅外感應等多種高科技技術的米立室內終端,只需簡單觸摸就可實現可視對講、安防監控、智能家居、智能召梯等功能。
實際上,在大型賽事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樓宇對講系統的“亮相”并非個例。早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的安保部署中,朝陽區《奧運安保社會面控制運行工作方案》明確表示,在奧運場館周邊地區的41個老舊社區679棟樓房全部安裝樓宇對講系統,以提高防控能力。
近年來,傳統安防在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風口下往智能安防方向發展,其中作為最熱門的“賽道”,智能家居受到各界看好和關注。而以樓宇對講為代表的智能樓宇建設逐漸淪為“小透明”。此次,樓宇對講在大型賽事項目中再次以高端的姿態打開大眾視野,或將開啟百億市場的“覺醒年代”。
細探樓宇對講前世今生
解碼當下產業格局
上世紀90年代,樓宇對講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而后逐步實現從音頻技術、模擬技術主導過渡為以視頻技術、數字技術為主導;
產品形態也從傳統的模擬黑白非可視對講到可視對講,再從彩色可視對講到現階段的智慧樓宇對講系統。“出道20多年”,樓宇對講系統在我國落地并成為安防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
近年來,居民經濟水平穩步提升,住宅小區的管理日趨規范和嚴謹。居民對于樓宇對講系統的性能要求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語音對講,逐年向網絡化、可視化化發展。
相較于模擬時代,數字樓宇對講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更加完善。且隨著住戶對信息發布、人臉識別、遠程控制、智能家居聯動等功能需求的提升,數字樓宇對講產品將逐步成為樓宇對講產品的主流。
據前瞻網數據顯示,樓宇對講系統的迭代升級不斷提高其智能化滲透率,目前滲透率在20%左右。據估算,樓宇對講系統2020年市場規模約為40億元左右。
而全球樓宇智能化及樓宇對講系統行業在歷經兼并重組后,以ABB、博世、西門子、三星、羅格朗、霍尼韋爾、江森自控、安居寶等為代表的國內外企業占據樓宇對講的高、中端市場。
智能樓宇優勢凸顯
“雙主線”助推企業邁上新臺階
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成為重點應用融合的領域
隨著智能家居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樓宇對講系統作為其中重要子系統,在家居智能化浪潮中也得到顯著發展和充分應用。
數字化技術的加持讓傳統樓宇對講突破技術桎梏,使其功能越發多且智能。當下,市面上的對講產品除了傳統的語音對講和開鎖功能外,還具備家居控制、安防報警、視頻監控、移動短信通知、手機APP遠程等適用于家庭安防的快捷化功能。
同時,智能樓宇對講對于智能社區建設來說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打造出集門禁、對講、購物、視頻監控、信息、家居智能控制于一體的社區服務管理平臺,可進一步延伸到物業管理、社區安防、智慧停車、智慧家庭以及社區商圈等多種產品線,為社區與家庭智慧化提供整體化解決方案。
可以說,智能樓宇對講、智能家居、智慧社區三者之間深入融合搭配,相輔相成以實現價值更大化。隨著智慧社區持續推進,行業邊界的不斷融合,市場衍生出了更多新的商機。應用結合和成為企業跨界融合的主線之一,一些企業也借助智能家居這一契機,加入到樓宇對講的行業競爭中來。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海爾、海信等在內的知名企業順勢進軍樓宇對講和智能家居行業,未來樓宇對講行業的市場蛋糕將會越來越大。
云平臺發展日趨明朗
歷經迭代發展,樓宇對講已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形成了一套集成聯動視頻監控、智能家居、防盜報警、智能停車場等完整的系統平臺。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之上,打通市區、城市的綜合生活服務平臺和社區運營平臺的對接,將成為樓宇對講產品的一大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早期的模擬可視對講系統存在較多局限性,而數字可視對講完全采用TCP/IP技術,在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可維護擴展性都有了長足的提升,為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
“云對講”的出現將減少用戶對樓宇對講室內機的依賴,逐步以平臺化、規?;脑茟脤崿F增值服務。因此云對講是樓宇對講產品聯網化發展的另一條主線。
此外,在疫情的“非接觸時期”,通過安裝人臉識別、智能語音呼梯,聲控等系統,與智能樓宇對建協同,實現無接觸交互,進一步減少感染的風險。種種案例展現出智能樓宇在功能拓展上和使用方式上都有質的飛躍,具有顯著的優勢。智能樓宇對講行業發展也將推動智能家居、智慧社區、乃至云對講的普及應用,同時眾多行業的深度入局拓展將壯大樓宇市場規模。
政策加碼
樓宇對講市場前景可觀
隨著全球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原材料的富裕度以及消費技術的不斷變化,樓宇對講系統市場的增長率正在加速。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LP Information的預測,未來,行業將由數字樓宇對講系統主導,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將達到7.1%左右。到2026年全球樓宇對講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34億美元左右。
我國樓宇對講產品在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受益于國內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我國的樓宇對講行業保持著平穩、快速的增長。自樓宇對講建設以來,國家層面也給予了眾多政策支持。
2021年4月,住建部等多部門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明確戶內設置樓宇對講等基本智能產品要求;
202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表明推行城市樓宇、公共空間、地下管網等“一張圖”數字化管理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2021年11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開展數字孿生建設樓宇經濟領域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浙江省開展數字孿生建設樓宇經濟領域的先行示范,智能樓宇建設與高新技術融合發展。
近年來城市人口的連年攀升,巨大的住房需求提升推動著國家經濟適用房和國家保障房建設,給樓宇對講市場帶來發展空間;
隨著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推行,用戶對高端樓宇對講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拉開序幕,早期老舊小區配置的樓宇對講設備也將進行更新換代,成為了樓宇對講系統新一輪的市場需求。并且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需求或許將成為未來樓宇對講市場下一個的增長點。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5-2021年,我國樓宇智能化相關企業新增數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從2015年約5500家,增長至2019年的24404家,增長幅度近3.5倍;2021年,新增企業數量下降至約6600家;
《中國樓宇自控白皮書》中指出,我國2021年樓宇智能化市場產值約達為7238.2億元。結合近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勢,經過初步估算,2016-2021年中國樓宇智能化市場規模逐年上升,存量規模接近5000億元,而新增規模超過2200億元。
盡管受疫情影響,2019年之后企業數量增速也逐步放緩,得益于智能樓宇市場廣闊的存量市場,未來,智能樓宇對講領域還值得“撈一撈”。
總結
當下,樓宇對講依然成為安防產業應用中“炙手可熱”產品之一,是保障日常生活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線。隨著數智時代“定調”,不少樓宇對講廠商從單一的樓宇對講產品生產轉變提供整套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政策導向、國家大型房地產項目、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的需求仍是樓宇對講智能化升級的一大增長點。而現階段樓宇對講市同質化問題仍然不可避免。未來,肯在產品和技術上下功夫,以新技術持續賦能產品方案,打造適合市場需求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企業才能掌握行業發展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