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智慧城市】GlobalData的新智慧城市報告認為,大流行后的智慧城市應該優先考慮恢復能力,而不是技術粉飾。經濟衰退將與新的緊迫問題相結合,重新定義哪些智慧城市計劃是最謹慎的投資。
城市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城市目前面臨著嚴重的壓力,因為它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需要解決的資金更少。
一方面,大流行導致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和城市的GDP收縮,因為社會距離措施限制了經濟活動。支持失業者的計劃主要依靠定量寬松政策,這導致了2021和2022的通貨膨脹率上升。這一經濟后果意味著,在政府有意削減或被通脹或兩者兼而有之的情況下,市政預算將縮減。
另一方面,由于大流行,城市同時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或加劇的挑戰。面對大流行,醫療系統的脆弱性已經暴露出來,而且如果不開發新的基礎設施,例如傳染病監測系統,這種脆弱性將繼續存在。需要投資來遏制對貧困公民的數字排斥,這一現象由于工作、社交、教育和購物的數字化而加速。他說,數字化還導致企業和城市更容易受到網絡攻擊。根據Barracuda Networks的數據,2020年所有勒索軟件攻擊中有44%是針對市政當局的。3月21日喬·拜登(Joe Biden)向美國企業發出的警告表明,有能力、有意愿部署網絡戰的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關系只會增加網絡攻擊所構成的威脅。
從中長期來看,城市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碳披露項目(CDP)對1000個城市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93%的城市面臨著嚴重的氣候危害,使人們和基礎設施面臨風險。這些危害包括嚴重的熱浪、缺水、洪水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
這對智慧城市意味著什么?
更多的問題和更少的資金意味著,現在城市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謹慎地選擇投資于哪些智慧城市倡議。鑒于它們面臨的嚴峻挑戰,韌性必須成為智慧城市的新重點。
可以通過發展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設施來實現復原力。升級寬帶基礎設施以擴大地理覆蓋范圍和提高下載速度將確保所有公民都能接觸到日益重要的數字生活方面。
傳染病監測系統等衛生基礎設施將幫助城市協調對當地疫情的反應。隨著城市化導致需求增長,而氣候變化導致供應減少,強大的水利基礎設施將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網絡安全對于保護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民數據免受*分子和敵對政府的傷害至關重要。
智慧城市應該投資哪些技術?
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等連接技術為這些基礎設施奠定了基礎。例如,2021年,亞特蘭大使用Olea Edge Analytics提供的支持人工智能的物聯網傳感器來識別故障水表,在此過程中節省了水和資金。BlueDot基于人工智能的傳染病監測平臺在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公開提及這一事件的四天前,向芝加哥通報了武漢最初爆發的Covid19病毒。桑德蘭被評為數字領袖100年度英國智能城市,以表彰其使用5G和寬帶基礎設施來擴大連接和解決日益擴大的數字鴻溝。人工智能,更具體地說,ML,是網絡安全過程的核心,例如網絡流量分析和惡意軟件分類。
此外,數字雙胞胎將是城市應對這些挑戰的另一個重要工具。例如,管道等水利基礎設施的數字孿生可以通過改進的故障檢測來改善維護。整個城市的數字雙胞胎可以用來模擬,并更好地為傳染病的傳播和極端天氣事件等災難做準備。
通過利用這些技術發展這些基礎設施,城市有最好的機會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未能做到這一點的城市將仍然很脆弱。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