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水利工程與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包含兩個方面的作用:興利和除害。“興利”提供兩個“源”,即水源和能源,顧名思義就是能保障用水、發電;而“除害”就是在保障用水的同時,水利工程能盡量避免洪澇災害、環境災害等。
從古至今,我國都非常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比如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都江堰,發揮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用水等作用;近年來我國修建的三峽工程、白鶴灘等水利水電工程保障了人民的用水用電以及日常生活需求,這些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管理等都離不開水利人的努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31個本科新專業,并于今年開始招生。31個新專業中,8個名稱包含“智慧”“智能”元素,其中包括智慧水利專業。
基于跨學科交叉培養理念而誕生的智慧水利專業
我國正從傳統水利邁向智慧水利時代的新階段,水利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水利工程學科研究高度聚焦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管理,在水利水電工程方面做大量研究。
而現在的智慧水利學科高度重視水環境、水災害、水信息、水管理等領域,工程建設管理也正從傳統模式向“少人化”“無人化”方向轉變,這就需要計算機、大數據等其他學科知識的支持。
數字賦能是新階段治水的必然要求,近兩年出現的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充分體現出智慧水利專業的系統工程、學科交叉、智慧化等特點。
因此水利類專業的知識面很廣,涉及數學、力學、化學、計算機等各理工類學科,將來的智慧水利人才將成為一個廣泛涉獵、精于水利的“雜學家”。
智能儀器儀表助力智慧水利高質量發展
2022年1月份,《關于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指導意見》還指出,到2025年,通過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水利網絡安全體系、智慧水利保障體系、“2+N”水利智能業務應用體系,推進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建成七大江河數字孿生流域,建成智慧水利體系1.0版。
在推進水利智能化改造過程中,智能化儀器儀表在節水、水環境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節水方面,安裝了智能傳感器的節水灌溉設施可以實現定時定量的精準灌溉;自動水質監測站在水利設施中應用廣泛,將COD分析儀、氨氮分析儀等檢測儀器集成在自動站內部,在監測多種水質常規參數的同時維護起來方便。
日前,水利部召開水利科技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水利重大問題科技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創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水利技術產品。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智能儀器儀表將助力智慧水利進一步發展。
智慧水利前景廣闊 企業紛紛布局
隨著政策陸續出臺、學科建設不斷完善、水利人才培養力度加大,2022年我國智慧水務將加快發展步伐。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將達270.9億元。在如此廣闊的市場下,企業紛紛加入智慧水利賽道。
三川智慧確立了“智慧水務+水務大數據服務”的發展新戰略,為水務行業提供了“一體兩翼”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其中“一體”即智慧計量,兩翼分別是智慧能源和優質供水。此前三川智慧收購了軟件公司三川國德,打造智慧水務云平臺,并與全國各地300余家自來水公司建立了業務關系。
依托AI、高光譜技術,海康威視推出了高光譜水質多參數監測儀,主要用于監測水質狀況,采集葉綠素、高錳酸鹽指數、透明度等11項水質關鍵參數,并在十多個省份應用智慧水利解決方案。
儀器儀表企業在智慧水利方面的布局,一方面拓寬了企業的業務領域,加強新業務對企業盈利的驅動作用;另一方面,將促進自動化儀器儀表在智慧水利行業的應用,提升水利工程的運行效率,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總結:水利既是國家的基礎產業,也是公益性事業。水利工程與國家的水安全、生態文明建設、雙碳目標息息相關,專家表示,國家和社會的長期需求決定了我國水利類專業的就業前景和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這也表明,水利相關的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張,相關儀器儀表企業要緊密結合智慧水利行業發展需求,與科研院所、高校加強合作,形成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為智慧水利的高質量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