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隨著“擎天柱”的推出,讓人形機器人這一新興賽道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這是否就意味著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開啟呢?
人形機器人發展回顧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回顧一下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實際上,人類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探索由來已久。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5世紀末,大約在1495年,意大利科學家達·芬奇在手稿中繪制了一幅人形機器人的草圖,這款機器人被設計成騎士模樣,但因受到了科技水平的限制,其肢體活動只能依靠風能和水力驅動。
直到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推出真人大小的機器人WAROT-1,配置了機械手腳、人工視覺及聽覺裝置,可以通過觸覺傳感器用手抓取和搬運物體,并進行簡單的日語對話。但WAROT-1行動能力非常弱,行走一步需要45秒。
進入21世紀,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云計算等技術發展,人形機器人有了質的飛躍。例如2013年,由日本東京大學、電通集團及豐田公司共同研發的機器人Kirobo,具有面部識別功能,并可與宇航員進行對話;2016年,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Atlas正式亮相,能像人類一樣用雙腿直立行走,此后經過數年的更新迭代,Atlas已經能夠完成各類高難度跑酷運動。2020年,美國創業公司Agility Robotics宣布其雙足機器人Digit,能夠在無人干涉的環境下搬運貨物,能應用在物流、倉儲、工業等場景。2021年,日本豐田推出的Busboy,可執行85%的復雜人類級任務……
藍海市場蓄勢待發?
那么,為什么要發展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中與人類最相似的,可以采用雙腿行走方式,通過手臂和身體的協調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以及通過簡單的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
例如,人形機器人可以上下臺階、在行走過程中跨越障礙物、彎腰搬起貨物、做出與人類相似的舞蹈動作等,這些都是其他機器人很難完成的??梢哉f,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具體來看:
1、保障人類安全:安全是人形機器人最明顯的優勢。它們可以在一些危險的工作場所和惡劣的工作條件,替代人類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持安全。
2、紓解老齡化困局:目前人口老齡化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出現,根據聯合國關于世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預測,60歲及以上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21億。人形機器人可以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緩解老齡化帶來的部分危機。
3、提升購物體驗:各種商店、行政部門、酒店都使用人形機器人提供難忘的購物體驗。它們幫助客戶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讓訪問者知道他們的尺寸是否可用,收集客戶反饋等等。因此,人形機器人可以為員工和客戶節省寶貴的時間。
4、高度靈活和移動:人形機器人的機動性很強,它們的腿可以幫助它們輕松地向不同方向移動。因此,人形機器人可以執行多個任務。
如上所述,這些機器人被設計成模仿人類行為。因此,一些機器人是重工業任務的理想選擇,如深??碧健⑻蘸筒傻V。另外,還可以用它們來操作車輛和設備等??梢哉f,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幫手。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人形機器人站上風口,但要實現商業化落地并非易事。一方面,人形機器人是一個高技術、綜合性工程,涉及材料、傳感器、控制技術、算法、運動生理學、人體工程學等學科,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缺乏成熟的應用場景,缺乏實用性。
因此,在保證性能的同時,注重實用性和行業結合,實現量產、降低成本,將成為支撐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
寫在最后:
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5億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63.5%。另據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在2021年已達15.1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264.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50.5%
當前,人形機器人尚處于早期的發展階段,市場增量潛力巨大。相信隨著更多新玩家涌入以及技術不斷成熟,人形機器人終將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