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2022年很難,物聯網企業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
雖然“不確定性”是所有企業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會遭遇的挑戰,但這一挑戰卻在2022這個年份對物聯網企業而言顯得尤為突出。
從產業外部來看,國際沖突和貿易摩擦的加劇帶來了市場的不確定性,疫情的持續和反復帶來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從產業內部來看,底層技術自主可控的問題迫在眉睫,產業發展進入深水期后如何進一步攻堅也亟待解決,除此之外,概念的炒作、安全的隱憂、沖突的加劇、內卷的競爭等問題,通通都是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的阻力……
這些挑戰讓很多企業覺得日子很難,但值得強調的是,在諸多變化中也有許多不變的趨勢——
第一,萬物互聯大方向的不變
9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的《2022年1-8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截止8月末,三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達到16.98億戶,對比移動電話用戶總數16.78億戶,國內蜂窩物聯網產業首次迎來“物超人”這一歷史性時刻。

物聯網終端用戶情況 數據來源:工信部
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PC,而后我們見證了2012年以來移動互聯網迎來高速發展。如今“物超人”的態勢形成,或許也可以看作物聯網產業規模化爆發的關鍵節點。
“物超人”不僅是連接數字上的變化,更是連接的邊際成本不斷下探從而釋放產業紅利的體現。一方面,這會讓運營商的焦點從原來的人聯轉移到挖掘更廣闊的物聯業務發展空間,并持續加大物聯基礎設施投入,而基建的完善則會反過來助推蜂窩移動物聯網產業的業務創新;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時代價值創造的邏輯是先有物聯,才能實現智聯,連接產生的數據中蘊藏著無窮亟待挖掘的價值,由此構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第二,數字化蓬勃發展的不變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對當前中國經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從零售餐飲、住宿旅游、交通運輸、文化娛樂等行業營收大幅下滑,到制造業、房地產、施工建筑等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復工復產緩慢,再到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生鮮物流等科技公司的異軍突起,疫情對中國各個行業都帶來了不同的挑戰與機遇。
其中,科技企業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機遇,尤其在疫情防治中,科技的巨大作用愈發彰顯。例如,由于疫情減少線下交流的機會,以通信服務、在線服務、云服務、人工智能、智慧服務平臺為代表的科技行業在這一輪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在線醫療、線上生活服務等項目迎來空前的市場需求;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等高科技行業強勢崛起;提供同城物流、定制化餐飲配送、跑腿等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的平臺越來越受到認可。
同時,面對疫情的影響,傳統產業也在加速轉型升級,打造新的業態模式。預期將會有更多的制造企業著手數字化轉型,打造智能制造工廠,以提高企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
第三,綠色經濟蓄勢待發的不變
自2020年9月中國宣布“雙碳”目標以來,各行業各地區落實“雙碳”目標逐漸進入實操落地階段。
能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抓手,在能源管理方面,“節流”可以幫助人們養成合理利用資源的生活習慣與生產模式,但其實際作用杯水車薪,“開源”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密鑰,而物聯網技術將在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
..........
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是對現階段物聯網企業實力和韌性的最佳考驗,大浪淘沙之后,真金終將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