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園區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要素,在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落腳點,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十四五”時期,政策持續聚焦數字經濟發展,作為先進要素高度集聚、創新活動蓬勃發展的產業活動主要載體,智慧園區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智慧園區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200億元。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園區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單元同樣在不斷地進行演進與迭代。2022年,在國家政策利好密集釋放、行業市場不斷擴大、前沿技術持續革新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園區、工業互聯網園區、智慧物流園區等各類園區相繼涌現。
數字經濟園區
產業園區一直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近年來伴隨數字技術發展及產業需求的不斷提升,為加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應運而生。
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是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方向,具備一定基礎和規模,管理科學規范、創新能力顯著、專業特色突出、輻射帶動性強的數字經濟發展集聚區。
2022年,多地出臺支持政策,推進數字經濟園區建設,如武漢出臺的《武漢市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和樓宇(街區)培育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提出到2025年,全市15個區將各至少建設1個市級以上數字經濟產業園,全面助力武漢數字經濟發展。
工業互聯網園區
工業互聯網園區是工業互聯網與工業 (產業)園區深度融合所形成的融合型新基礎設施,是按照工業互聯網內涵要求,規劃、建設、運營、提升的新型園區,包括工業互聯網園區平臺、企業培育治理的服務體系和運營體系、以及所衍生的園區新商業模式、新業態、新型市場主體,是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產業高效集聚、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載體。
2022年4月,工信部發布的 《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中提出推動各地利用工業互聯網加快園區轉型升級;10月,工信部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內容包括政策進園區、網絡進園區、標識進園區、平臺進園區、安全進園區、要素進園區、應用進園區等內容。隨著“百城千園行”活動在各地啟動,開啟了推進園區經濟數字化轉型走深向實的全新篇章。
智慧物流園區
智慧物流園區是指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園區基礎設施優化、運營管理精細化、功能服務信息化和產業智能化發展。智慧物流園區具備很多典型的智慧化應用場景,如“無人倉”、“無人車配送”、“無人機配送”等,但智慧物流園區建設不僅僅是設備設施的更新換代,更是園區運行方式、組織方式、互動方式、價值體現的革新與重構。
2022年,我國物流園區數智化運營、低碳綠色發展趨勢明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需求的能力進一步加強。11月底,《中國物流與采購》發布“2022物流園區Top10”榜單,在今年的園區Top10榜單中,園區總面積超千萬平方米的企業共有四家。根據全球房地產服務和咨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高端物流倉儲市場存量在今年第二季度達到了9497萬平方米,按照此前每個季度500萬平方米左右的增長速度,我國高端物流倉儲市場規模即將突破1億平方米。
對于高端物流倉儲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業界分析認為,伴隨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物流園區的發展也在發生深刻變化,高標倉的市場需求快速增加。更為重要的是,物流園區的發展正以數智化與低碳綠色為主要特點,向現代化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
近零碳園區
產業園區是制造強國的主戰場,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地。近年來,我國在低碳工業園、零碳排放園區建設方面開展了有益嘗試和積極進展。尤其是在2022年,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推動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從生態示范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到低碳示范園區、綠色園區、近零碳園區等。
其實,“近零碳”是介于低碳和零碳之間的一種概念,“近零碳”園區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新形勢下,推動園區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近零碳”園區的建設和試點是實現科學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引導智慧園區高質量發展。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將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試點作為推動園區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已有20余個地區“搶灘”布局,包括湖北、浙江、上海、天津、四川、內蒙古在內的多個省市開展了零碳工業園區示范等項目的申報,深圳、成都等城市則先后發布了零碳排放區建設實施方案。
結語: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新型智慧園區涌現,助推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上介紹的2022年4大智慧園區類型,你看好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