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2022年,中國煤炭產量提高了9%,達到了創紀錄的45億噸。
然而煤礦開采十分危險,很容易出現重大事故。
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步伐,使用機器人替代人工進行危險作業可謂迫在眉睫。
煤礦智能化建設千億投資機遇
過去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煤礦機器人研發應用快速發展。2019年1月發布的《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列出了5類38種重點研發煤礦機器人;2020年2月,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機器人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今年1月,《“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煤礦成為機器人重點應用領域之一。
正是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讓我國煤礦機器人發展迅速,據了解,全國已有370余處礦井應用了巡檢、噴漿、鉆錨、滅火、救援等煤礦機器人共計31種,達1000臺套,還有約300臺無人駕駛車輛在30余處露天煤礦開展試驗,智能化建設減人增安效果不斷顯現,自2016年以來,全國煤礦井下危險繁重崗位作業人員已減少37萬人。
此前國家礦山安監局局長黃錦生表示,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經達到1300余個,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到694處、產能每年21億噸,智能化建設投資總規模接近2000億元,已完成投資超過1000億元。
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煤礦智能化建設還將投資1000億元,這對煤礦機器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機遇,并且我國雖是煤炭生產大國,但產量依舊不夠,2021年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電力短缺,因此近年來也在提高煤礦的開采量,2022年共批準了兩億六千萬噸的新礦開采,這些新礦對煤礦機器人也有不小的需求。
黃錦生表示,后續國家礦山安監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以少人無人為導向,以數字賦能為重點,通過智能化建設實現礦山開采地面化、室內化、平原化、少人化,推動各地區加快災害嚴重礦山智能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礦山本質安全水平。
煤礦開采需要什么樣的機器人
此前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發布了38種煤礦機器人,針對20種不同的應用場景可分為五大類,即掘進類、采煤類、運輸類、安控類和救援類。
掘進類機器人:掘進類機器人是基于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礦井掘進工作面機器人群,具備井巷掘進作業設備集群自主決策控制功能,實現工作面掘進、臨時支護、鉆錨、運輸等多機器人高效協同,一鍵啟動、自動掘進。
采煤類機器人:采煤類機器人可以適應煤礦復雜地質與環境條件的采礦工作面,具備對回采工作面設備集群自主決策控制,煤巖界面的自主識別等功能,實現工作面采煤機、刮板輸送機、液壓支架、轉載機及超前支架等設備自主運行、多機協同聯動作業。
運輸類機器人:煤礦作業中涉及到大量煤炭的運輸,運輸類機器人可以通過自主導航系統或遠程控制操作實現井下運輸,減少人員接觸和環境暴露,并提高煤礦的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安控類機器人:安控類機器人適用于井下回采工作面作業環境巡檢,具備自主移動、定位、圖像采集、智能感知、預警、人機交互等功能,實現煤壁、片幫、大塊煤、有害氣體、溫度、粉塵、設備狀態等監測。
救援類機器人:救援類機器人可以通過自主導航系統或遙控操作移動到需要的位置,然后使用各種救援設備(如傳感器、攝像頭、機械臂、搜救器械等)執行救援任務,可以減少人員在危險環境中的暴露,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和效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