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短信作為用戶普遍使用的電信服務,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滿足金融行業商業營銷和催債等需求,在服務支撐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被濫發商業營銷和催債信息擾民問題,嚴重損害用戶合法權益。
近年來,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積極探索開展源頭聯動治理模式,不斷創新治理方式,強化多部門齊抓共管合力。近日,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證監局、浙江省公安廳、寧波金融監管局、寧波證監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轄區金融類營銷催收短信和電話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源頭治理不法分子冒用金融機構名義開展營銷催收短信和電話活動。
《通知》具體從四個方面對金融機構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行為進行規范,以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是加強金融機構端合規管理。金融機構發送營銷短信和撥打營銷電話,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依法從事貸款業務或貸款相關業務的機構(以下統稱貸款營銷機構)發送催收短信和撥打催收電話,應當在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門許可的金融業務范圍內,不得超出業務許可范圍。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合規性審查,依法審慎確定業務合作方及合作形式,明確約定本機構、合作機構在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中的權利義務,共同確保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業務合法合規。
二是明確電信企業端審核義務。電信企業為金融機構或其委托合作單位提供短信和電話服務,應當經電信管理機構批準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電信企業提供短信和電話服務前,應審查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許可證或合作單位受金融機構委托的相關文件,不得為無相關業務許可或委托證明的主體提供服務。
三是建立號碼監測和處置機制。要求金融機構建立短信營銷號碼庫,全面準確統計、并定期更新本單位自用及委托合作機構開展營銷的短信號碼。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本機構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行為的日常監測,鼓勵建立未經授權以本單位名義開展短信和電話營銷催收的號碼線索收集機制,并及時歸集、定期統計。電信企業對未納入營銷短信號碼庫和未經金融機構授權開展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的號碼及時處置。
四是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或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以短信或電話形式向其進行營銷。以短信形式發送營銷催收信息的,短信內容須準確、全面標注金融機構或其合作機構的真實身份、聯系方式以及產品信息。營銷短信須向用戶提供拒絕接收的方式。對于用戶明確回復拒絕接收營銷短信或來電的,須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保障用戶不再收到相關短信和接到電話。
同時,為了保障合法短信電話營銷和催收業務的正常開展,《通知》也明確,金融管理部門和通信管理部門要建立相關申訴救濟工作機制。各金融管理部門和通信管理部門建立健全投訴轉送和舉報協作工作機制,加大違規行為查處力度。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的,聯合公安部門依法嚴厲打擊。
下一階段,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將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落實《通知》要求為契機,抓緊健全配套執行舉措,突破商業營銷短信和電話跨行業、環節多、溯源難,源頭治理和聯動執法薄弱等瓶頸,會同相關部門堅持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綜合治理常態化治理不松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技術等手段,建立完善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安寧生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