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計算機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這種殺手機器人由開始的人類遠程操控,發展至由計算機軟件和傳感器裝置控制,到如今可以全自動執行識別敵人、判斷敵情和殺死敵人等任務。
來源:鎂客網點擊量:45013次時間:2017-11-23【全文】
-
據外媒報道,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宣布了對其識別服務的一系列更新,為云客戶提供基于機器學習的計算機視覺功能。系統現在將能夠檢測和識別圖像中的文本,以便客戶可以輸入標志和文檔,并將這些圖像的內容進行進一步處理。
來源:cnbeta點擊量:33392次時間:2017-11-23【全文】
-
前不久,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巴尼亞分校化學部的副教授在《ChemPhysChem》上發表文章,論述了一種全新的在智能手機或者智能手表等穿戴式智能設備上識別生物特征解鎖的方法——汗液認證。
來源:環球網點擊量:38710次時間:2017-11-21【全文】
-
一款名為Weatherman的智能雨傘,星期四亮相,使用一個特殊的應用程序與藍牙嵌入式追蹤器芯片配對,可以向用戶預報天氣。該應用程序還發送實時天氣警報和自定義通知,讓用戶知道什么時候帶上雨傘。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點擊量:32284次時間:2017-11-20【全文】
-
麥姆斯咨詢報道,法國傳感器和傳感解決方案供應商Terabee近日宣布為其輕量化、小尺寸、低成本測距傳感器產品線添加了一款新產品——TeraRangerEvo。
來源:麥姆斯咨詢點擊量:33668次時間:2017-11-20【全文】
-
因為技術,智能家庭設備逐漸幫助用戶解決了不少問題。從自動吸塵器、智能冰箱到語音助手,盡管如此,有時人與機器的關系也會出現問題。看看外國社交媒體,有許多人抱怨說智能家庭設備給他們帶來困擾。
來源:千家智能家居網點擊量:32463次時間:2017-11-16【全文】
-
10月31日,羅格斯大學的華人教授陳瑩瑩帶領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識別技術,叫做VibWrite,可檢測觸摸者手指的震動,從而驗證用戶。
來源:新城商業APP點擊量:36539次時間:2017-11-14【全文】
-
隨著數字化,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對數據的存儲與傳輸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而且目前商用計算體系架構內各存儲部件,即緩存(SRAM)、內存(DRAM)和閃存(NANDFlash)之間性能差距日益加大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點擊量:40889次時間:2017-11-13【全文】
-
動力與機械學院劉勝教授團隊在率倒裝結構發光二極管(LED)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光學領域期刊OpticsExpress(《光學快報》)發表。
來源:武漢大學 點擊量:33079次時間:2017-11-09【全文】
-
來自美國摩爾斯公司的一個研究團隊已經發明出一種能夠“消失”的型無人機,它能夠在完成運輸或者偵查任務之后自我溶解。
來源:網易科技點擊量:38590次時間:2017-11-09【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