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項目的呢?
回憶起2010年基金成立之初,偌大的辦公室空蕩蕩的,吳綺敏和她的團隊為開拓客戶,整天在外面跑。遇到的大問題是很多客戶以為易居只是“賣房子的”,初見的時候往往不重視他們。
在吳綺敏次見一家公司的時候,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會以“我不缺錢”或者“我已經有戰略投資人了”為由婉拒。不過通過深入了解,基金團隊會針對公司業務的情況,幫忙開拓業務渠道,提供三方資源的引薦機會:開發商、易居內部銷售網絡、第三方渠道(包括設計院等)。
“易居基金看中的很多企業的確不缺錢”,吳綺敏解釋,“企業正常開展業務如果缺錢的話,反倒是有問題了。不過創業者會顧慮,今年做得好,明后年呢?企業想要繼續做大,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企業在很短的時間里體會到他們的確需要易居的投資,因為他們獲得的不只是錢,還有渠道資源。
某環保新技術公司過去三年主要都在完善技術,并進行試點。由于市場反饋良好,2011年大規模正式投向市場。在易居之前已經有5家投資公司與其接觸,前后陸續有10多家投資公司。終這家公司主動到上海找到吳綺敏,老板直言:“就看中了易居的資源”。
除了資源開拓,易居基金還為企業進行品牌營建,并提供其他增值服務,包括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及機制、引進關鍵人才、提供信息支持服務、對發展戰略和經營決策提供意見和建議、協助尋找新的戰略合作伙伴等。
有一家已經成功獲得易居基金資金投入的企業老板,和吳綺敏成為好朋友之后,老板說起次見面的情形:“幸好我當初‘出于禮節性’地和你交換了名片”。
彼時已有一家國內知名投資公司愿意投資他的公司,雙方前前后后接觸了兩年時間。但是易居基金無論是投前還是投后,不僅使對方親身體驗到易居擁有的強大資源,幫助企業在業務拓展上突飛猛進,更為企業提供了企業管理、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增值服務。
老板不禁感慨道:“別的投資公司跟了我兩年,還不如易居的2個月!”原來之前的投資公司除了請老板吃吃飯、聊聊上市目標,從來不關心企業的實質發展。
易居基金不僅獲得企業的認可,還有很多投行、基金主動尋求合作,因為“一起談可以談一個更好的價格”。一家投行的負責人說:“把易居基金推薦過去,不丟我的面子。一來易居渠道多,二來很多基金背景太過復雜。”
易居基金做投資決策,與一家企業接觸短則一個月,長則一兩年。易居基金評價一個項目是否值得去投資,有其自己的判斷標準:首先是希望企業技術成熟,其次是易居能夠幫到企業進行資源開拓、品牌營建。
吳綺敏透露,預計2011年下半年易居基金會募集第二期人民幣基金,規模將超過期。之前已經完成投資的7個項目多是集中在創新類企業,第二期會將目光轉向所有創新及傳統型企業。宗旨是幫助這些企業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強,走進資本市場。
2008年成立的易居美元基金至今沒有一個失敗的項目,截止到目前已經退出的項目年回報率平均在25%以上。易居基金及其團隊的眼光與能力已毋庸置疑。
通過現在正在運作的人民幣基金,易居基金想要做得更多。除了“發現-創造-實現企業的價值”,易居資本中國基金更具有使命感,要為建筑領域完成向低碳節能綠色的轉變,要成為中國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的價值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