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7在线,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黄色影视网址在线播放观看视频,日韩AV女优在线观看地址

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級會員 | 第12年

13310162040

酶的催化機制詳細解答

時間:2025-4-28閱讀:73
分享:

1、酶與底物的結合:

酶促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稱為底物,一個酶分子在一分鐘內能引起數百萬個底物分子轉化為產物,酶在反應過程中并不消耗。但是酶實際上是參與反應的,只是在一個反應完成后,酶分子本身立即恢復原狀,又能進行下一次反應。許多實驗證明,酶和底物在反應過程中形成絡合物。

2、酶的作用機制:

對于酶的催化作用機制,目前較為認可的有兩種理論假說:一個是“鎖鑰"模式(1890 Fisher提出),酶與底物的結合有很強的專一性,也就是對底物具有嚴格的選擇性,即底物分子結構稍有變化,酶也不能將其轉化成產物;另一個是“誘導契合學說"(Koshland提出),“誘導契合學說"認為催化部位要誘導才能形成,而不是現成的。

3、酶的結構與催化功能的關系

酶的一級結構是酶具有催化功能的決定性部分,而高級結構為酶催化功能所必須部分。酶的一級結構發生變化,其催化功能發生相應的改變。酶的二級、三級結構是所有酶都必須具備的空間結構,是維持酶的活性部位所必須的構型。當酶蛋白的二級、三級結構徹d底改變時,就可使酶遭受破壞而喪失其催化功能。

具有四級結構的酶,按其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與催化作用有關,另一類與代謝調節密切相關,只與催化作用有關的具有四級結構的酶由幾個亞基組成,每個亞基都有一個活性中心,只有在四級結構完整時,催化功能才會發揮出來;只與代謝調節作用有關的具有四級結構的酶,其組成亞基中,部分亞基具有調節中心,調節中心可分為激活中心和抑制中心,使酶的活性受到激活或抑制,從而調節反應速度和代謝過程。

4、酶促反應動力學理論

酶促反應過程:E+S ES—E+P

E—酶

P—轉化物

米氏方程(Michael—Menten):u=v[S]/Km+[S]

u—反應速度

v—底物飽和時的最大反應速度

[V]—底物濃度

Km—米氏常數

米氏方程給出了酶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之間的定量關系。

從米氏方程可以得出:在底物濃度低時,酶分子的活性中心未被底物飽和,于是反應速度隨底物的濃度而變,當底物分子的數目增加時,酶活性中心更多地被底物分子結合直至飽和,就不再有活性中心可以發揮作用了,這時酶充分發揮了效率,反應速度不再取決于底物濃度了。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