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做可信賴“仁商”,施耐德電氣榮膺“2016*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杰出企業獎”
•堅持踐行融合創新驅動力和可衡量評估標準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2016年12月15日,中國上海 —— 今日,“2016*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于滬上揭曉。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榮獲“2016*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 杰出企業獎”。在以“仁商•創新驅動力”為主題的本屆評選中,施耐德電氣以其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模式和實踐中展現的創新力受到肯定。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由*財經報業有限公司(后稱*財經)于2008年推出,秉持“商業改變世界,責任創造文明”的價值觀,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創新、成就與經驗,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在中國的普及,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努力。該評選運用*財經自主研發的“仁商”評價體系,全面考查企業在財務績效、環境保護、員工關懷、產業創新和社會貢獻等多個方面的表現,結合年度主題,甄選*實踐,表彰綜合表現優異的企業。
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創新動力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特定時期。“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將創新居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正在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同時,也啟發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實踐上尋求突破。在施耐德電氣,創新不僅融入到公司研發、戰略、組織、文化等多個層面,推動著業務增長和行業進步,也定義著其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的方式。
作為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專家,施耐德電氣認為能源的獲取和使用是一項zui基本的人權,也希望地球上所有人類都能獲取安全、可靠、、互聯互通且可持續的能源。施耐德電氣致力于通過創新的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提高能源使用和自動化效率,應對能效困局,在人類使用能源的基本權利與地球碳足跡之間尋求平衡。
可衡量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為了衡量和保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施耐德電氣創建了一套完整、透明、由獨立第三方審計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評估體系 ——“地球與社會晴雨表”,從環境(Planet)、效益(Profit)、人員(People)三個維度衡量可持續發展實踐的績效,并每季度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測評。審計工作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結果按季度向企業內部及外部進行披露。晴雨表每三年更新一次,通過發展和完善,以設立更高的評估標準。在剛剛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地球和社會晴雨表”非財政業績報告中,施耐德電氣獲得的總分為7.65(總分10分),已超過其2016年的計劃目標分數。在中國市場,施耐德電氣也同樣在積極踐行中國政府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的可持續發展考量標準和長遠目標,力求實現本地市場與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同步。
對于此次榮獲 “2016*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 杰出企業獎”,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女士表示:“可持續發展不是口號,而是我們公司戰略的核心。施耐德電氣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源于自身強大的使命感,我們正在持續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應對能效挑戰。同時,我們也圍繞可持續發展實踐建立了明確的衡量體系,這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量化評估階段成果,對下一步行動作出判斷和改善。同時,在這一機制的督促和激勵下,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與積淀,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施耐德電氣全員正在自覺踐行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