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污泥膨脹是怎么產生的?
閱讀:265 發布時間:2024-8-8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之一,它指的是污泥的體積增大,沉降性能降低,導致污泥在沉降池中不能有效沉降,進而影響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污泥膨脹的產生通常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 營養失衡:如果污水中的碳源(如有機物)與氮、磷等營養元素的比例失衡,會導致微生物生長異常,形成大量黏性物質,使污泥的沉降性能下降。
2. 溶解氧不足: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如果溶解氧不足,微生物會由好氧菌轉變為厭氧菌,厭氧菌的代謝產物往往使污泥結構松散,沉降性能變差。
3. 溫度變化:溫度對微生物的生長有顯著影響。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導致污泥膨脹。
4. pH值變化:污水處理系統的pH值如果超出微生物適宜生長的范圍,會影響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導致污泥膨脹。
5. 有毒有害物質:污水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有機溶劑等)的積累,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或殺死微生物,導致污泥活性下降,沉降性能變差。
6. 污泥回流量過大:如果污泥回流量過大,會使污泥在系統中過度循環,導致污泥老化,沉降性能降低。
7. 污泥停留時間(SRT):污泥停留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污泥的沉降性能。過長可能導致污泥老化,過短則微生物來不及成熟,均可能引起污泥膨脹。
8. 絲狀菌膨脹:某些絲狀菌在特定條件下過度繁殖,其菌絲相互纏繞,形成網狀結構,捕捉水中的懸浮顆粒,導致污泥結構松散,沉降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