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從勘察到交付:揭秘化工廠高含鹽廢水處理項目全流程解決方案
閱讀:5 發布時間:2025-5-95月7日,我司與北方某大型化工廠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項目聚焦于該廠高含鹽廢水處理方案設計,計劃制造三臺專業污水處理設備及配套相關配件,此項目由我司資深工程師王工牽頭負責,預計工期為三個月。
早在4月初,我司技術團隊便受邀前往該化工廠實地勘察。經專業檢測發現,化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含鹽廢水成分極為復雜。廢水中鹽分濃度及高,主要包含氯化鈉、硫酸鈉等多種無機鹽類,總鹽含量高達 10%-15%,極大影響微生物活性;同時含有大量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如苯系物、酚類等,COD 數值普遍在 3000 - 5000mg/L;此外,部分廢水中還含有重金屬離子,如鉻、鎘等,具有較強的毒性與生物累積性。高含鹽廢水不僅腐蝕性強,對設備材質要求苛刻,且傳統生物處理工藝難以應對,處理難度極大。
針對高含鹽廢水的特殊性質,在綜合分析多個類似項目案例、精準核算預算成本后,我司制定了一套科學系統的分段式處理工藝。
在預處理階段,首先對廢水進行除重金屬處理,通過投加硫化鈉等沉淀劑,使重金屬離子轉化為硫化物沉淀,再經混凝沉淀與過濾,有效去除大部分重金屬。隨后進行 pH 調節,根據后續處理工藝需求,將廢水 pH 值調節至 7 - 8 之間,確保后續處理穩定進行。同時,利用蒸發濃縮技術對高含鹽廢水進行初步濃縮,降低后續處理負荷。
進入生物處理階段,采用耐鹽微生物馴化技術,在缺氧 / 好氧(A/O)生物反應池中,通過耐鹽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實現脫氮除碳。接著,廢水流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應池,進一步強化有機物去除與污泥沉淀效果。
最后是深度處理階段,將生物處理后的廢水引入納濾(NF)膜系統,實現鹽分與有機物的初步分離。納濾出水再進入反滲透(RO)膜系統,進一步去除殘余鹽分與小分子有機物,產水水質得到顯著提升。濃水則通過蒸發結晶技術,使鹽分結晶析出,形成固體鹽類,實現資源回收與0排放。
化工廠的李廠長曾多次親率團隊到訪我司,就方案展開深入研討。歷經多輪細致溝通與精心優化,最終敲定的工藝方案嚴格遵循《工業廢水排放標準》(GB 21900 - 2008)。其具體指標為:CODcr≤100mg/L、BOD5≤20mg/L、SS≤70mg/L、PH 值處于 6 - 9 區間、總鹽含量≤1000mg/L 。處理達標的廢水,部分將回注至廠區冷卻循環系統,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其余則合規排放,力求達成水資源循環與環保效益的雙重目標。
5月9日,項目所需的全部零件均已收集完成,正式啟動多套污水處理設備的制造工序。所有零件均經過嚴格質量檢測,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