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這一行當的人,非常喜歡“工業4.0 ”這個概念,當然,媒體人也喜歡用它來撰寫新聞通稿,因此,它也常見諸于各大報端和雜志。工業制造企業喜歡用它來包裝公司的產品,或樹立行業專業形象,畢竟要從投資人手里拿錢,要讓客戶掏腰包,PPT和宣傳折頁上的詞匯“洋氣”一些,會顯得更具“實力”,更有“賣點”。話都說到這里了,大家也就應該明白,“工業4.0”這個概念它是“舶來品”,這個起源于德國的概念,通俗點講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在這里也就不跟大家講它是什么時候提出的?在什么場合提出的?在當今這個信息獲取如此便捷的年代,遵行“國內事問度娘”的原則即可。去年看到過一篇行業新聞采訪稿,新聞中被采訪者說,其實“工業4.0”這個概念在德國國內并不是很火,很多工業領域從業人員并不清楚它是什么,并且德國也少有提及。反觀國內,“炒”得一片繁榮。據說疥瘡起源者并不太癢,被感染者卻癢得要割肉。是不是真的這樣,好像也無法考究,但佛教起源于印度,興旺于中國這事兒,大家都清楚。
記得在2020年第三次“進博會”上,有企業直接在他展臺整面墻上打上“向工業4.0轉型,時機就在現在”的廣告標語。這很好理解,和中國人做生意,迎合一下國人志趣,沒毛病。說“工業4.0”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制造2025”,盡管說的是兩回事,但你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是它的對標概念。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于,前者講的是行業方向,后者更側重政策引導和產業落地,加速前者標準的制定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