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科學家,他是否會在*期刊上發表成果?獲取豐富的研究資金?作為研究人員將會有輝煌的未來嗎?如果有一個水晶球能做出預測就好了。
據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9月13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公式準確地預測一名年輕的科學家在未來10年是否有可能成功,可用于做出聘用和資助決定。
目前,主要是憑借直覺和搜索會員會的研究來做出聘用決定,現在大學日益通過衡量發表論文的質和量,稱作h指數來對此做出補充。
新公式的準確性是h指數的2倍以上,可用于預測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人員未來的成功。它考慮了影響科學家軌跡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撰寫文章的數量,當前的h指數,自發表首篇論文以來的年數,已經發表不同期刊的數量以及高影響因子期刊中的論文數量。
這一公式是由論文的資深作者KonradKording實驗室開發。Kording是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理療與康復副教授、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研究員。
Kording說:“這一算法可用于做出聘用和任期決定以及資助決定,尤其在資助機構和招聘委員會正在處理大量申請之時。你希望資助的某人將在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Kording指出雖然公式不能取代審查科學貢獻和研究深度的同行組的評議,它可以提供一個寶貴的補充工具。這樣的預測針對的是出于助理教授等級的科學家,作為一名博士生某人會在5-15年內撰寫他或她的*篇論文。
Kording和同事們以來自3,293名科學家(其中包括3,085名神經科學家、57名Drosphila科學家和151名進化科學家)的數據為基礎對公式進行了測試,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出版物、引文和資金歷史記錄。
新文章表明隨著時間撰寫論文的數量,出版物的多樣性以及*論文的數量會成為一位科學家們成功日益具有影響的預測因子。
Kording說或許在不同期刊發表論文會減少引用該工作的科學家群體的重疊,從而使得已發表的文章引用的數量增高。*期刊出版物的數量也使得科學家過去還是未來的其他論文能夠獲得人們的注意。
預測未來成功的能力也表明重要發現是持續不斷努力工作的結果,而非隨機的運氣。
Kording說:“人們認為科學家只是坐在那里,突然就有了這些天才舉動使他們成為了超級。實際上,人們在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之前就已經具備了重要的科學認知。”
詳情請看:Nature:*公式可準確預測科學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