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概念
鏡頭在影視中有兩指,一指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學部件,由多片透鏡組成。各種不同的鏡頭,各有不同的造型特點,它們在攝影造型上的應用,構成光學表現手段;二指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下來的一段連續的畫面,或兩個剪接點之間的片段,也叫一個鏡頭。一指和二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為了區別兩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稱光學鏡頭,把二指稱鏡頭畫面。下面我們來介紹光學鏡頭。
鏡頭結構可以理解為鏡頭的構造,其主要是由鏡片構成的。目前任何一款相機的鏡頭都不可能是由一塊鏡片組成,標準鏡頭和功能型附加鏡頭都是如此。一個鏡頭往往是由多塊鏡片構成,根據需要這些鏡片又會組成小組,從而把要拍攝的對象盡可能清晰、準確的還原。
鏡頭的結構主要指的是構成鏡頭的鏡片數目情況。由于不同廠商、不同產品采用的技術是不同的,因此絕不能簡單的認為鏡片的數目多好還是數目少好!不同鏡頭的鏡片數目是用數字標識的,可謂一目了然。比如“佳能EF28-105/3.5-4.5U”,標識為12組15片,這也就是說,這款鏡頭共有15片鏡片,這15片鏡片又分為12個鏡頭組,有的為1片成組,有的為兩片成組,以實現不同的功能。。
除了鏡片的數目之外,鏡頭的材質也是鏡頭結構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目前鏡頭的材質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玻璃和塑料。這兩種材質是和鏡頭生產商所采用的技術和特點有關的,兩種材質并無優劣之分。當然兩種材質的鏡頭也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玻璃鏡頭穩重、塑料鏡頭輕巧。在市場上富士的鏡頭多采用塑料,而蔡司、尼康的鏡頭則以玻璃為主。
鏡頭的主要結構 鏡頭口徑規格的差異
不同鏡頭由于光學設計和產品定位的差異,其鏡頭口徑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雖然鏡頭口徑的規格和光圈大小并沒有必然的對應關系,但從光學原理分析,鏡頭的口徑越大,透光量就會越大,因此理論上,鏡頭的成像素質也會更好。但大口徑鏡頭的制造成本、體積和重量相對會增加,并不符合鏡頭設計的小型化趨勢,因此,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口徑不大但質量佳的鏡頭誕生。鏡頭口徑的差異直接影響著濾鏡的使用和兼容性,常見的鏡頭口徑有58mm、62mm、67mm、72mm、77mm等,其中77mm被認為是專業鏡頭的通用口徑。
鏡頭的主要結構 遮光罩與鏡頭
鏡頭的鏡身上,通常設有變焦環和對焦環(定焦鏡頭不具備變焦環),變焦環是用來調整鏡頭的焦距,而鏡頭的遮光罩則根據鏡頭焦距和種類的不同,分為蓮花形遮光罩和卡口式遮光罩兩種,遮光罩的主要作用是當攝影者在逆光、側光以及閃光燈環境下拍攝時,防止非成像光進入鏡頭,而造成炫光以及畫面的霧靄。
鏡頭的主要結構 裝配遮光罩的鏡頭 對焦環則用在對焦模式設定為手動對焦時,方便進行對焦調整。鏡身上的功能切換裝置主要有防震技術開關、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切換開關以及變焦鎖定開關等,其中變焦鎖定開關的用途是將鏡頭的焦距鎖定在廣角端,以防止拍攝者在拍攝時由于鏡身重量所導致的“自動變焦”。
鏡頭的主要結構 鏡頭的構造和規格
鏡頭,都是由多組多片的光學鏡片所組成的,不同的產品由于光學設計的差異,其內部結構也會千差萬別,而鏡頭成像素質的優劣,則取決于光學設計水平的高低以及光學鏡片材質的好壞,專業級鏡頭往往多使用價格昂貴的特殊材質鏡片。雖然我們不需愛攝影愛到連鏡頭的鏡片群組要自己組,不過了解鏡頭的基本知識,確實有助于自己買鏡頭時不再被人當小白.以下是整理與鏡頭相關的知識,讓大家不用看電視也能長知識。
鏡頭的主要結構 焦距決定拍攝視角
將多組多片鏡片組成的鏡頭看做一個凸透鏡,當平行光穿過凸透鏡時,根據光學原理,光線會在鏡片后的一點匯聚成像,這個點被稱為「焦點」,而凸透鏡的中心點與焦點的距離則稱為「焦距」。對于鏡頭而言,焦距就是鏡頭到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定焦鏡頭的焦距是固定不變的,變焦鏡頭則能透過轉動鏡頭的變焦環,使得鏡頭的焦距發生變化,而這個焦距改變的過程,被稱為「變焦」。焦距長短決定了鏡頭的拍攝視角范圍。焦距越短,鏡頭的拍攝視角越廣;焦距越長,鏡頭的拍攝視角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