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近年來,伴隨全球氣候變暖,水旱災害趨多趨頻趨強趨廣。加強災害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是水旱災害防御的關鍵。水利部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防汛抗旱“四預”建設,助力“四預”能力提升,支撐打贏現代化防汛抗旱主動戰攻堅戰。
水利部秉承“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原則,錨定“延長預見期與提高精準度有效統一”目標,統籌推進現代化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建設,初步構建了“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具有“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為水旱災害防御、突發事件處置等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構建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夯實數據基礎。水利部匯集更新基礎數據、監測數據、業務管理數據、跨行業共享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5大類數據資源,涉及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等55類1600多萬個水利對象;實時匯集“天基”23顆遙感衛星,“空基”2500架
無人機,“地基”15.5萬個報汛站點(8.2萬個雨量站)、1.5萬個視頻監控點,初步形成了“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全覆蓋、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感知雨水情態勢,以豐富數據支撐防汛抗旱“四預”。
二是創新“四預”模型,提升防御能力。通過加強降雨預報模型、產匯流水文模型、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創新及應用,建設多源空間信息融合的洪水預報平臺,初步形成了貫通“云雨水”、覆蓋“天空地水工”的完整監測預報鏈條,支撐精準超前預報;構建預報預警、短臨預警和實況預警等多階段遞進式預警體系,根據實際需求,制定預警指標、動態調整閾值、拓寬預警發布渠道,及時把預警信息直達防御一線和受影響區域的社會公眾,實現快速直達預警;自主創新研發河網水動力預報系統,支撐多維水動力學模型快速建模,可第一時間開展洪水演進預報,模擬預演災害風險,有力支撐前瞻科學預演;攻關復雜水工程多目標優化調度技術,構建洪水預報調度一體化系統,在數字流場中推演流域水工程運用次序、運用時機、運用規模,實現“一個流量、一方庫容、一厘米水位”精準調度。
2021年以來,水利部門強化“四預”措施,滾動開展作業預報177.5萬站次,累計發布水情預警10277次,為防御2021年黃河海河罕見秋汛、2022年珠江流域性洪水及長江特大驟旱、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024年湖南團洲垸堤防決口等水旱災害提供堅實保障,降低了因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社會成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