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近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項目提升 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
大數據局專場。記者提問環節,針對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建設進展,市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大永系統介紹了濟南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領域的創新實踐。
創新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從數據技術和生產資料“兩端”發力,不斷完善市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技術端,主要是加快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應用,培育壯大數據產業,賦能千行百業。目前正在制定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城市區塊鏈平臺等相關政策措施和標準規范,推動數據技術加快落地實施。生產資料端,重點圍繞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從暢通數據供給、推進數據資產化管理方面加強制度建設。目前,濟南市正在研究起草加快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收益分配等制度文件,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優化數據運營機制
按照《濟南市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辦法》,濟南市形成了“五個一”授權運營機制,即:依托濟南數據集團組建1支工作隊伍,搭建全市統一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形成1個包含2萬個目錄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梳理1個包含501項可運營公共數據目錄,授權1個包含174項高價值數據清單。
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通過創新發放“數據資產入表數據要素券”,濟南市去年已推動34家企業實現數據入表,累計形成數據資產5200余萬元。其中20家企業數據資產評估價值達3.2億元,4家企業完成數據資產質押融資(授信)7500萬元。據劉大永透露,今年市大數據局將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年底前將再推動20家以上企業完成數據入表,并探索數據質押融資、數據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模式,進一步挖掘數據價值。
產業培育全面升級
在數據標注產業布局方面,濟南市已建成1個數據標注實踐基地、1個數據標注實訓基地,探索構建“訓—練—用”一體化人才培育體系。依托濟南數據要素流通服務中心,規劃建設語料數據底座及智能標注平臺,著力打造面向大模型訓練的語料匯聚調配樞紐。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全市已累計建成31個行業數據集,數據總規模突破5000TB,其中12個數據集獲省級獎補支持,數量居全省首位。劉大永表示,下一步,市大數據局將進一步完善數據標注產業布局,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數據標注龍頭企業招引和數據標注基地建設,推動數據標注向“智能化、專業化、場景化”升級。
近年來,濟南市從群眾和企業需求出發,打造覆蓋個人出生、入學、就業、身故全周期的50件“民生關鍵小事”,實現貫通企業開辦、發展、變更、退出全過程的200項“智慧審批服務”,上線新生兒出生、教育入學等133項“高效辦成一件事”,依托“魯通碼”為來濟人才提供一碼認證,出行、游園等數字化便捷服務。
數據賦能讓“政策找企、找人”
在企業方面,歸集融合市場監管、行政審批、信用、社保等各類企業數據3500余萬條,形成包含113個維度的203萬個“企業數據庫”,形成“一企一檔”的精準畫像,大數據支撐“泉惠企”平臺實現惠企獎補政策快捷查詢、智能匹配,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在群眾方面,依托“數據直通車”上線數據應用模型132個,提供查詢比對服務3000余萬次,推動生育津貼發放、退休醫保待遇享受、困難群眾參保、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殘疾人生活補貼等多項惠民政策實現“免申即享”。
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交通領域新建10條綠波帶,綠波道路平均通行速度提升8.5%,停車率降低7.2%;建設10處動態感應路口,平均綠燈空放時間減少15%,延誤指數降低10%以上,群眾交通出行的體驗感明顯改善。教育系統搭建學情大數據分析平臺,覆蓋全市60多所普通高中、1.7萬余名教師、5萬余名在校學生,數以千萬計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全域共享;利用多重數據匯集和算法分析,可為每位同學生成學業規劃,實現因材施教、精準教學,服務總數累計超2100萬次。供熱系統通過“智慧供熱大腦”實時監測熱網的溫度、壓力、流量、熱量及用戶室溫等關鍵數據,實現熱量動態平衡,提升百姓供暖體驗同時實現能源節約4%。打造“易租宜居”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租賃房源匯聚、租金優惠、公積金直付房租等功能于一體的“租房一件事一次辦”服務體系,已上線房源1.5萬套,租房流程最快41秒辦結,更好滿足來濟人才、新市民、新青年等群體的租房需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