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近日,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數據局聯合印發《浙江省智慧旅游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
《行動計劃》提出
到2027年,智慧旅游產業體系逐漸完備,產品業態更加豐富,服務效能全面提升,營銷模式創新發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保障更加完善,走出一條具有浙江辨識度的智慧旅游發展之路。
《行動計劃》明確6大重點任務,一起了解~
推動智慧旅游產業創新
推進文旅產業數字化
鼓勵文旅產業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推動智慧旅游產業鏈補鏈強鏈,支持優秀數字化服務商創新發展,到2027年,培育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文旅產業智慧化轉型服務商20家。支持杭州打造數實融合一體化文旅產業大腦,探索智慧旅游服務增值、產業鏈拓展等經營發展新模式。強化標桿樣板作用,到2027年,推出智慧旅游解決方案樣板案例30個。
促進數字文旅產業化
支持中國(之江)視聽創新創業基地、中國橫店影視城產業園等智慧文旅重大產業平臺發展壯大,推動智慧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創建一批國家級旅游裝備制造業樣板基地,打造全國智慧旅游產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建立智慧旅游招商項目庫,積極吸引一批大型旅游企業、旅游平臺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浙江。支持數字文旅產業(杭州)聯盟發展,推進長三角智慧旅游市場主體合作,探索省際智慧旅游產業合作新模式。
激發智慧文旅主體活力
實施智慧文旅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到2027年,培育領軍型企業10家、骨干型企業20家和新銳型企業30家。引導中小型智慧旅游企業找準細分賽道,堅持專業化研發和特色化發展,培育一批文旅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隱形冠軍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
推動旅游企業與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高校院所開展戰略合作,推動省級未來實驗室創新中心、人工智能應用基地建設,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建設文化和旅游部智慧旅游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應用轉化。持續開展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科技創新樣板項目,重點推薦
大數據、
云計算、人工智能在旅游領域的集成應用,打造智慧旅游領域科技創新樣板項目10個。
豐富智慧旅游產品業態
打造智慧景區
發揮西湖數字景區、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文三街數字生活街區等樣板引領作用,推動旅游景區(度假區、街區)開發智慧化體驗產品,新增智慧景區50家。全省3A級以上景區和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普及掃碼入園、無接觸服務。
打造智慧酒店
推廣智慧住“零接觸”酒店、烏鎮布草管理系統等新模式,提升星級酒店入住便捷度,落地推廣智能送物機器人、智能電視、智能客房、智能客服等智慧場景,培育智慧酒店30家。總結推廣“數字木蘭”民宿管家、舟山網約房智能化管理系統等經驗,探索浙江民宿創新發展模式。鼓勵通過智能化系統控制能源消耗,降低酒店(民宿)運營成本。
打造智慧展館
發展“互聯網+展陳”新模式,支持文博單位加快館藏物品數字化與服務智能化平臺建設,建設一批智慧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非遺館等。重點推動杭州、寧波、溫州等地開展場館交互體驗、展品數字化采集、圖像呈現等研究與應用,打造智慧化展館項目15個。
打造智慧鄉村
發展“鄉村智慧旅游+”多業態模式,推出鄉村智慧旅游線路,促進鄉村旅游經營、服務、管理的智慧化發展。支持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村等一批村鎮開展數字鄉村試點。
創新體驗空間
推廣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拓展現實(XR)、混合現實(M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數字光影、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和設備,支持M511光影匯、大運河云平臺等迭代提升,深化浙江數字詩路文化體驗館、“今夕共西溪”宋韻沉浸大戲等國家試點,到2027年累計培育省級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30家。
依托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四條詩路文化帶、宋韻文化傳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工程、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等,推進數字技術手段與旅游演藝產品融合發展,開發沉浸式旅游演藝、全息互動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光影秀等產品。支持宋城千古情等大空間沉浸式體驗項目,探索良渚、德壽宮、溫州朔門古港等考古遺址公園文化傳承活化新業態,發展智慧旅游消費新體驗。
提升智慧旅游服務效能
迭代升級服務平臺
持續迭代“游浙里”,加快迭代查詢、預約、預訂、推薦等功能。進一步打通“游浙里”與“浙里文化圈”應用,集成和完善“文旅碼”“浙里票務”“積分商城”等功能。支持文旅智能體迭代升級,聚焦實時信息整合和跨平臺服務,為游客提供一體化旅游服務。
建設“入浙游”大模型
以入境游游客為中心,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整合浙江文旅公共服務、行業治理、旅游線路、旅游產品等數據資源,為海外入境游客人打造一套多語言、智能化的旅游服務應用。推進入境游全鏈條便利化“一件事”改革。
優化旅游場所服務
科學設置線上線下購票及預約渠道。推廣杭州行李直送“輕松游”服務模式。迭代升級“慢直播”平臺,提升老年群體電視端“云游”體驗,推進線下服務和線上無障礙旅游的適老化改造,推出一批智慧旅游適老化案例。
完善智慧旅游治理機制
迭代浙文旅風險監管協同調度平臺,優化浙江文化市場執法在線應用,推出一批浙江省文旅數字化治理案例。加強景區、度假區、旅行社等市場主體的滿意度智能監測與評價。深化線上旅游行政審批改革,全面推進導游證、旅行社經營許可、簽證辦理等旅游領域“一件事”全鏈條業務流程再造。
完善線上旅游投訴和處理機制,健全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市場主體信用體系。鼓勵、引導旅游住宿場所探索應用“安心宿”監管項目,保障場所衛生狀況,提升群眾消費滿意度。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在安全隱患較高的旅游場所設置智能視頻監測和一鍵求助等設施。
創新智慧旅游營銷模式
完善文旅惠民卡
整合各類優質旅游景區、餐飲娛樂、酒店住宿等業態資源,聯合專業運營市場主體打造浙江文旅惠民卡。聯動高鐵、地鐵、機場、銀行、電視影院、OTA平臺等,舉辦文旅惠民卡促消費系列活動。
打造營銷新陣地
統籌運用浙江文廣旅系統新媒體平臺、自媒體平臺和海外平臺,建設覆蓋線上線下的數字營銷矩陣。實施智慧旅游營銷青年人才培養項目,推出一批立足主陣地、弘揚正能量的“文旅宣推官”。鼓勵建設智慧旅游直播和短視頻基地。
拓展營銷新方式
以“詩畫浙江”品牌為統領,培育文旅內容、形式、技術結合的營銷新模式。依托大數據分析游客數據畫像,提高營銷精準性。創新運用跨界融合、熱點營銷等傳播方式,探索“旅游+影視”“旅游+微短劇”“旅游+綜藝”新模式。
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完善旅游數據資源體系
迭代浙文旅大腦,建立分類清晰的文旅數據資源目錄,形成“數出一門”的數據匯聚-清洗-挖掘-共享全流程治理模式,完善全省統一的文旅數據庫。以文化基因激活工程為依托,完善浙江文化基因庫。迭代“浙里文物”應用,完善浙江文物數據庫。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機構建立高質量、開放式、安全可靠的文旅行業多模態數據集,進一步完善智慧旅游數據資源體系。
推動旅游數據流通交易
建設文旅可信數據空間,推動數據要素流通。進一步優化完善長三角文化數字資產交易平臺。鼓勵各類數據交易所成立文旅數據資產交易專區,將文旅數據資源納入全省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場所體系。
加快公共數據開放共享
整合全省旅游資源、文藝展演、非遺傳承、活動展覽等數據信息,實現省市縣一體化共享。爭取文化和旅游部文化數字資產交易試點。支持杭州完善文化和旅游數據在線共享平臺。鼓勵各地開展旅游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浙江經驗。探索浙江旅游數據開放至企業、OTA平臺、科研院所進行二次開發,賦能旅游行業發展。
加強智慧旅游基礎保障
提升智慧旅游基礎設施
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兩重”“兩新”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政策,推動3A級以上旅游景區(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觀光游覽設備、演藝設備、智慧文旅設備等改造升級。鼓勵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內部道路等開展智慧化改造。支持智算中心、城市大腦等新型基礎設施和場景應用建設,夯實智慧旅游發展底座。
完善智慧旅游標準體系
推動虛擬現實、交互娛樂、沉浸演藝等領域產品、技術和服務標準研究制定,鼓勵文旅企業積極參與標準修訂,形成智慧旅游產業標準體系。加快《旅游及相關服務—旅游信息咨詢服務—要求與建議》等旅游標準實施及普及,提升智慧旅游標準化水平。
推進5G+智慧旅游發展
實施“信號升格”專項行動,開展5G網絡、IPv6和AIoT(智能物聯)的規模部署和應用,推動4A級以上旅游景區、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旅游區域5G網絡、WIFI室內全覆蓋。依托省內算力布局,加快發展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實現對4K/8K視頻、實時傳輸、XR(擴展現實)體驗等先進應用的基礎支撐。深化良渚遺址5000+5G數智應用等國家試點,加快形成5G+智慧旅游浙江經驗。
《行動計劃》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銜接及項目協作,并在項目申報、資金保障等方面實施正向激勵,將符合條件的智慧旅游項目納入各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和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大力實施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支持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智慧旅游相關專業建設,打造智慧旅游人才實訓基地,加強智慧旅游人才育訓體系建設。
加強旅游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強化旅游數據收集、傳輸、存儲、共享、使用、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加強旅游領域用戶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