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高清監控時代還有多遠?
2010年04月28日 10:29:32來源:IT168點擊量:1663
隨著客戶對于視頻監控產品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完善、穩定,性能,同時要求更加清晰、準確,注定了高清監控發終趨勢。與此同時,在公共場所中,監控如何看人基本的面部特征進行識別?在交通流動中,如何看清楚高速行駛車輛牌照進行記錄?這些都是視頻監控產品對于高清的根本需求。
近幾年越多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推出“高清”化的產品。而在監控行業內部對于高清的理解也模棱兩可,例如,我們經常聽到安防產品中的高清概念,其實就是分辨率可以達到D1或4CIF的產品,這都是對于模擬監控攝像機而言,在新一代數字監控攝像機中,只有720P分辨率才能算是高清,而1080P則稱之為全高清,這是目前視頻監控中高規格。
在視頻會議領域,自2006年就推出業內款720P產品,到后來的款1080P產品,時至今天高清早已獲得全面應用成為目前市場的主力軍。而在視頻監控領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清才剛剛起步,目前只應用到很局限的公共領域。但由于高清是有效提升視頻質量的關鍵,因此高清監控必然會成為視頻監控發展決定性里程碑,為了實現高清監控時代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有幾條必經之路我們要認清楚:
網絡化:實現高清監控的基礎
為什么高清監控必須以網絡化為基礎?首先,高清監控視頻信號傳輸是一大難題,一采用傳統的VGA、DVI、HDMI傳輸距離太短,根本不適合用于監控傳輸,采用HD-SDI雖可以傳輸100米左右,但對電纜的要求很高,折算下來的價格十分驚人。如此推算,高清監控相比傳統監控在信號傳輸上就要另辟蹊徑,網絡正好彌補了這一點。
通過攝像機傳感器直接輸出數字化的視頻信號,再在攝像機中通過DSP或ASIC對此數字高清視頻信號直接進行壓縮編碼,然后以網絡化方式傳輸,要比攝像機直接輸出高清信號來得經濟,且處理效率更高,因此采用視頻壓縮編碼并通過IP網絡進行傳輸時,高清視頻與標清視頻在傳輸成本上的差異很小。
百萬像素高清攝像機:實現高清監控的前提
為什么一定要選擇百萬像素高清攝像機而不妥協模擬高清攝像機?隨著數字時代發展,模擬產品已經走到了淘汰的邊緣,與數字化的高清產品相比,模擬技術顯得漏洞百出并且架構上很難在分辨率/幀率上有質的突破,就算是在曾經專業模擬監控領域中,模擬攝像機也就625掃描線。而放眼目前的網絡攝像機普通百萬像素就可以輕松達到1000線以上,并且隨技術發展像素沒有上限。所以目前市場上用于監控的高清攝像機均是網絡攝像機。
高清網絡攝像機定義是指保持12幀采集速度且分辨率大于720P的網絡攝像機。也就是滿足上面我們所提到的高清定義中720P標準,才可理解為百萬像素級別,因此這個時代我們所說的高清網絡攝像機皆為百萬像素網絡攝像機。
依賴NVR:實現高清監控的保障
有人說,即便NVR發展如此迅速,但是DVR仍然是目前的主流。但我想說的是,要實現高清監控,DVR演變到NVR是必由之路,真正步入高清監控時代,DVR將不復存在。
*,在數字監控時代,前端是模擬攝像機,對模擬攝像機的集中接入、處理、錄像存儲、本地瀏覽和圖像回放由DVR來完成。而在網絡監控時代,前端變為網絡攝像機,那么能夠對網絡攝像機進行類似的集中接入、管理、錄像存儲以及本地瀏覽和回放的只有NVR可以做到。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只是目前的方案NVR比較適合,可以作為高清監控的保障。NVR側重于網絡,但網絡只是視頻傳輸的一種方式,未來的傳輸方式多種多樣,目前只是沒有好的方案比NVR更適合高清監控,但也許未來USB就可以實現,所以說高清是視頻監控的發展趨勢而NVR并不是。
跨越高價格:高清監控必過的火焰山
高清監控要想取代標清,有一個重要的障礙需要克服,就是如何在低成本下保證方案的完整性。對于客戶而言,在前端采集編碼、錄像存儲、電視墻解碼、客戶端瀏覽等各個環節實現高清才是真正的高清,但在目前來看所有高清產品都僅僅停留在前端,即高清網絡攝像機,原因是國內已經較為全面的掌握了數字高清攝像機核心技術,開始國產化,價格具有大幅度的下調空間,但后端的管理、存儲、解碼都無法全面推廣。
目前高清網絡監控一扯上平臺系統,價格就比較昂貴,一旦建立網絡高清監控系統,這個價格門檻還會往上貴一截,不是一般的用戶能承受的,價格就會成為高清網絡監控應用的高門檻。目前只有強烈高清需求的行業用戶,基本對價格不很敏感,他們真正關注的是品質,從任何一個新技術發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規律,有需求,也有了技術上的可行性,開始價格高,隨著工業化發展和產業普及,價格會逐步下降直到一個新技術徹底取代舊技術成為主流,現在是標清監控正向高清監控轉換的時期,因此價格是實現高清監控的一把枷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