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在我國,普通電線電纜生產裝備利用率普遍不足40%。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發展后勁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中低端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嚴重,行業無序過度擴張,市場競爭不規范。我國電纜企業數量超過8000家,行業競爭日趨*,但幾乎都集中在低檔領域,靠低價格搶奪市場。惡性競爭無疑是電纜行業洗牌的前兆。把握市場趨勢,發力“價值”領域,知己知彼才是電纜企業立足市場之道。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產量產能分析
電線電纜行業的產品即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電力電纜、光纜、絕緣制品四種產品的產量,我們通過對2012年4月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電力電纜產品、光纜產品和絕緣制品的各省市產量情況的調研分析,得出新的數據,分析其變化趨勢。
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產品2012年1-4月產量情況
在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上,2012年4月,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產量達到3725619對千米,相比2012年3月份產量,環比減少3.67%,相比2011年4月,同比減少21.79%。
我國電線電纜產業鏈簡介
電線電纜行業的產業鏈較長,涉及很多行業。其中,上游行業主要是由塑料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等原材料供應組成;下游行業主要是由通信行業、城市建設行業、船舶行業、新能源行業、電力行業、高鐵行業等行業組成。
電線電纜產業鏈圖示
上游有色金屬、塑料等原材料供應是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的基礎,電線電纜產業的發展又會拉動上游原材料產業的發展;同時下游通信、城市建設、船舶、新能源、電力等行業發展是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的動力,而電線電纜產業是其下游行業發展的基礎配套產業。電線電纜行業位于這個產業鏈的中央,在整個產業鏈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游行業的發展程度,將影響電線電纜產業的發展,也間接影響到下游行業的發展;反之,下游行業發展更會影響到中上游行業發展。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惡性競爭不斷預警分析
我國電纜行業在安徽無為縣舉行經濟形勢與線纜行業發展論壇。從論壇會上重量級的企業家們所發表的高見來看,普遍認為電纜行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應積極尋求蟄伏過冬的有效辦法,并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只要我們認真回顧和梳理一下這些年來電纜行業發生的亂象,從行業內部因素來看,都是由于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造成的。只要把惡性競爭變為良性競合,就能在經濟形勢風云變幻的情況下溫暖和諧地抱團過冬。
電纜行業的惡性競爭主要表現:
首先是產品價格競爭。是指失去理性的產品銷售價格競爭,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企業間的仇視和痛恨,進而在行業內發生了一系列的企業關系危機和恐慌。祭出產品價格大旗的目的是擴大市場份額。于是,“市場不相信眼淚”便成了一些企業的經營信條,不擇手段的利用產品價格武器,造成整個行業市場秩序混亂。
其次是企業地位的競爭。是指在某一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誰是老大的競爭。這都是有資格參與競爭的大型企業的競爭手段。地位競爭的后果,不是增強了企業的信譽和實力,而是被對方暴露了企業的短板,對雙方都極為不利,終兩敗俱傷。中小企業只能圍觀看熱鬧,有些甚至在投標時發生很不道德的"圍標"事件,使守規企業陷入困境。
第三是企業品牌的競爭。是指企業業績、榮譽、度、美譽度甚至企業規模的競爭。這些競爭對提升企業形象極為有利,但不合實際的夸大宣傳,往往會成為競爭對手伺機攻擊的切入點,甚至會引起用戶對企業資質的懷疑,對企業聲譽破壞性。
還有其他方面的競爭,例如技術創新、企業文化、企業規模等方面,這是企業綜合實力的表現,即使有競爭,對手也很難撼動。以上幾方面的競爭,企業家們有不同的解讀。但不論大小企業,所表現出來的角色和發出來的怨氣,都把自己說成是競爭的受害者,還沒有看到誰認真反省過自己。
行業發展經得起多元化誘惑
有人給中小企業轉型開出的途徑有兩個:一是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創新轉型,二是是向欠發達地區轉移,以減輕土地和人力資源的負擔。可是,兩個方法并不是容易之舉。前一個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更先進的設備、吸納更多的人才、增大產品和品牌營銷經費,這正是許多中小企業難以解的問題。后一個面臨著當地基礎設施、服務配套、市場、人際關系和產業鏈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難以很快適應,況且那些地區也有很多電線電纜企業在競爭。
在目前這個產業現實情況下,中小企業主的生存能力已經算是非常頑強的了,但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可無論是技術還是規模卻總是原地踏步,甚至還背上制造假冒偽產品的罪名,還有過于繁重的稅負束縛著企業的手腳。也許跳出這個圈子、摘掉有色眼鏡去觀察這個產業,才能看清這個產業的外在環境和內在真相。的確有些中小電線電纜企業主準備放棄這個行當,把目光投向異業以尋找新的出路。事實證明,與滿負荷運作卻還獲益不多的電線電纜產業相比,投資地產、股票、礦山、農業、餐飲和旅游等產業輕松很多,回報率也相當可觀。于是,有些中小企業主認為一些所謂的多元化產業不費力卻才更容易獲得可觀的收益。
展望:電纜業從“價格”走向“價值”競爭
我國電纜產業總規模和增長速度已名列世界*。但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卻為電網安全、環保和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埋下了重大隱患。“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多年來這條口號式的標語被國內企業視為真理。然而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卻選擇“不要命”,曾經的“生命線”越發脆弱不堪。
產品觀念不僅注重生產數量,還注重產品質量。國內企業往往具備短期的市場行為,忽略了企業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針對愈發嚴重的質量危機,專家建議,企業需要轉變觀念,要從戰略角度反思企業價值,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逐步樹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電纜企業要通過內部在“質量、成本、交期”方面的優勢的構建基礎上,同時開拓新的附加值高的市場,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
企業發展要走內涵型、精細化發展之路,關鍵來自于內部人員素質的提升和體系的不斷完善。要與世界企業競爭,首先得掌握世界的思想與工具,不斷提升內部人員的改善技能和管理技能,搭建持續改善體系,是企業走好轉型之路的關鍵。
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細胞,企業自身就應該擔當“全環節”負責,從原料環節、生產加工環節、流通環節,一直到銷售環節,無一不是企業責任,在任何一環上都不應放松警惕。這種責任體現在企業對自身產品質量的掌控上,不出現薄弱環節,不埋下質量隱患,也是對產品整體形象的責任所系。
結語: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我生成、自我發展、自我診斷和自我修復的能力。有條件實現轉型的中小企業,努力實現自主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這當然是產業發展的正道,但在無奈之中投資異業的企業,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抉擇。但愿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不要再大肆宣揚電線電纜這個行業的惡性膨脹,讓電線電纜企業更健康更和諧的發展。價格戰不是明智之舉,由價格大價值的過度才是電纜企業長遠利益所在。
【中國安防展覽網原創稿件聲明】:凡注明“中國安防展覽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轉載或部分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