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管理平臺造就安防軟實力關鍵
2012年09月03日 10:48:50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點擊量:1761
導讀隨著監控應用的規模逐步擴大,尤其是IP網絡監控出現后,監控系統的覆蓋范圍逐步由場所擴展至園區、由園區擴展至城域,同時很多行業出現了聯網監控的需求。對比一下視頻監控市場和IT、通信、機電等其他相關市場,很容易看出不論是市場的規范性,還是成熟度等,都有相當的距離。這點集中體現在監控管理平臺上。監控管理平臺為何出現?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隨著監控應用的規模逐步擴大,尤其是IP網絡監控出現后,監控系統的覆蓋范圍逐步由場所擴展至園區、由園區擴展至城域,同時很多行業出現了聯網監控的需求。對比一下視頻監控市場和IT、通信、機電等其他相關市場,很容易看出不論是市場的規范性,還是成熟度等,都有相當的距離。這點集中體現在監控管理平臺上。監控管理平臺為何出現?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
監控管理平臺已經成為監控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要素。
一、監控管理平臺出現和發展的必然性:
管理平臺是個偏軟性的概念,傳統監控以設備組網為主,人們很容易忽略管理平臺,實際上,無論在模擬監控時代還是以DVR為主的數字監控,管理平臺的價值都很弱化。
模擬監控系統的實現本身以機電硬件為主,軟件因素少,管理平臺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附屬產品,完成進行硬件配置等初級工作,價值自然無從體現。
到了DVR時代,軟件因素已經成為產品重要的組成之一,由于產品的功能特性、人機友好性、系統可靠性可維護性等因素都取決于軟件,軟件價值也已經大大提升,但是由于DVR主要應用場所監控,應用模式以單機系統為主,基本沒有管理平臺軟件的概念。此時雖然軟件的價值已經開始為人們所認識,但更多的是以產品內在特性為主,在終業主端更多還是體現為硬件產品,對軟件價值的認識也更多是局限在企業的產品研發,而不是終用戶和市場。
隨著監控覆蓋范圍的擴展和監控管理業務的增強,如何管理這些監控設備?如何跨設備調度這些監控業務?如何使用圖像資源等都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從而出現了監控管理平臺的需求。于是監控市場催生了一些專業的監控管理平臺軟件廠商,如天視、互信互通等,都是專門的第三方監控管理平臺廠商。
二、目前監控管理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雖然監控管理平臺的概念已經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但是從現狀看,我國的監控管理平臺發展仍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這里面有技術、市場環境、人們觀念等各方面的因素。
技術架構:
從技術方面看,由于在前端設備(DVR/DVS/編碼器/解碼器等)和管理平臺之間缺乏真正的管理協議和標準,當前的監控管理平臺多只能通過DVR廠商提供的SDK獲取對前端設備的管理能力,通過對分散的各種DVRSDK編程分別完成對前端設備的設備設置、圖像獲取、云臺控制能功能管理,目前的監控管理平臺更多的完成監控基礎業務的調度和控制功能,真正屬于設備管理范疇的內容很少。
這種技術模式本質上以DVR管理為中心,上層平臺通過DVR提供的SDK進行被動集成,管理的重心本質上是DVR,中心的管理平臺更多的是一個統一人機界面的工具,管理平臺的功能和效率嚴重受限于DVRSDK本身的能力。這種模式下,管理理念不是由中心到前端的正向傳導貫徹,而是由前端到中心的逆向遷就。
所以,目前的監控管理平臺本質上是DVR/DVS集成軟件,只是具備一些監控設備和業務的初級管理功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軟件。
這種模式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監控管理平臺的低效、可復制性差、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等諸多問題。
由于所有的設備管理和業務管理都是通過SDK進行的,由于SDK的通信和交互本質上屬于上層軟件功能,需要經過很多的內部操作,消耗大量的CPU等系統,這種方式在所有的通信機制中其實是為低效的一種,從而這種模式的管理和業務調度效率無法得到根本提升。
此外,由于當前DVR品牌眾多,不同廠商的SDK實現的方式和提供的功能各有不同,都需要監控管理平臺去做相應的適應性開發,這種適配工作成了當前監控管理平臺軟件開發的重要內容。實際上當前的專業監控管理平臺廠商實際上更多的是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適應各種品牌DVR的SDK包,完成很基礎的設備管理和基礎監控業務功能,根本無暇估計更高層面的增值開發工作,這也是為什么雖然近幾年,中國監控市場雖然出現了一些專業的監控管理平臺廠商,但是無論業務規模、產品穩定性、產品業務功能等都和國外同行卻始終有很大的差距。中國大的專業監控管理平臺廠商的規模也不足百人,同時所做的工作也始終DVRSDK適配、基礎業務功能、人機接口等方面進行低層次徘徊。目前這種狀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監控產業的上升和發展。
市場環境:
當前監控管理平臺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存在諸多問題,這已經成為監控行業的共識,但是仍有很多廠商和客戶選擇這種實現方式,為什么呢?不得已為之,這是由當前的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環境決定的。
首先是監控設備及業務管理協議和管理標準的失位,由于DVR/DVS/編碼器/IP攝像機和監控管理平臺之間都缺乏相應的管理標準,同時監控管理平臺和前端又往往屬于不同的企業,彼此缺乏溝通和契約,所以監控管理平臺不得已選擇了被動適應各種DVR/DVS的SDK。
其次,從當前的市場格局看,由于中國監控市場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從前端攝像頭、光端機或DVR/DVS等出發,逐步向管理平臺、安防增值業務、監控服務等領域發展,很少有企業定位于整體解決方案。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中,相對于攝像頭、DVR/DVS、編碼器等前端產品的廠商,監控管理平臺廠商無論在規模、品牌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因此,在涉及前端設備和中心管理平臺的協調溝通時,前端廠商往往要比監控管理平臺廠商要強勢得多,除非客戶對監控管理的重要性具備足夠的認識,對中心的管理平臺給予足夠的支撐。
再者,從監控應用發展的過程看,往往是先部署了DVR/DVS等前端設備或場所監控設備,隨后再出現整合管理的需求,所以從投資保護的角度出發,監控管理平臺必須接入原有的DVR/DVS,由于要求原有部署的DVR/DVS全部升級不現實,只有讓中心的監控管理平臺先適應前端,先利舊再改造。
后,是人們的觀念問題,在當前的中國市場,軟件價值未得到充分認同,這是監控管理平臺廠商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制約監控市場進一步成熟的大障礙之一。
軟件開發對廠商而言是一塊不可回避的硬成本,但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環境中,軟件的價值卻無法得到認同,國人愿意花大價錢購買硬件產品,但是卻吝嗇于花錢購買軟件,總認為軟件不需要成本。
這種觀念嚴重的制約了中國軟件業的發展,當然也制約了監控管理平臺軟件的發展。據IDC統計,監控系統中,在除去攝像頭和監控器的總體設備投資中,軟件僅僅占了約10%的份額,但實際的軟件開發投入卻遠大于這個比例。這個數字很好的反映了監控管理平臺軟件發展所處的尷尬處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