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富爸爸”支持 論智能家居市場營銷
2012年10月15日 09:41:56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點擊量:6763
導讀曾幾何時,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平板控制家中的電器只是夢想而已,不過近年坊間開始有相關的設備和安裝服務推出,而Wi-Fi、DLNA和AirPlay等的流行讓這個夢想距實現更接近。科技的日益進步,智能化家居生活不再是人們的夢想。智能家居市場也隨著定制化服務的推出,進入到普及發展階段。那么,目前國內智能家居企業生存狀況如何,為提高市場競爭,企業的市場營銷應該怎樣開展?廣闊的市場前景下,智能家居未來發展方向又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曾幾何時,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平板控制家中的電器只是夢想而已,不過近年坊間開始有相關的設備和安裝服務推出,而Wi-Fi、DLNA和AirPlay等的流行讓這個夢想距實現更接近??萍嫉娜找孢M步,智能化家居生活不再是人們的夢想。智能家居市場也隨著定制化服務的推出,進入到普及發展階段。那么,目前國內智能家居企業生存狀況如何,為提高市場競爭,企業的市場營銷應該怎樣開展?廣闊的市場前景下,智能家居未來發展方向又是怎樣?
企業狀況:國內智能家居企業主要靠什么生存?
在國內終端消費市場尚未爆發之前,目前的智能家居廠商們想要通過終端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而生存的,那么讓我們來看看目前我們這些企業主要靠什么生存呢?
1、“富爸爸”的支持
看到“富爸爸”這個詞,相信大家心知肚明了:依靠自有資金、風險投資、國家政策扶持、股權收購等資金支撐,可以讓一些廠商看起來很風光,背靠大樹好乘涼??萍夹袠I本來就是個燒錢的地方,燒成了很偶然,熄滅了很正常,向來如此,投資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追求這份偶然背后必然的廣闊市場,智能家居行業也理所當然有不斷的資本涌入,我們無可非議。
2、依托代工和出口
在稍有點歷史的智能家居廠商之中,這類廠商是比較典型的,也是發展較為良性的一種企業,規模不一定很大,但是活得尚且滋潤,有這樣幾種業務類型:生產代工、設計代工、貼牌生產等,走到了智能家居品牌背后的產業鏈,而且客戶除了國內智能家居品牌商之外,更可方便地吸引到國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商,這樣基于生產加工的模式雖然不會一夜暴富,但比較穩妥,并且隨著市場的逐漸繁榮和自主品牌的經驗沉淀,對于未來有著比較樂觀的想象空間。
3、依托渠道加盟商
這是各行業的慣用手法,智能家居行業也是如此,行業內經常聽到某某品牌又開始大規模的招商活動了,不同的備貨額度決定了產品的折扣和代理商的級別,幾乎每年都會有幾個品牌的招商活動,甚至同一品牌每年都有大的招商活動,正因為市場尚未繁榮,這些渠道加盟商的命運多舛:一堆貨放在家里,半年一年時間市場無起色就趕緊調頭放棄。所以廠商們只有依靠不斷地進行招商活動來填補出貨缺口,往往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味道。
4、依托地產商、酒店等商業市場
這聽起來是個比較靠譜的市場,一個項目的采購需求量就能成百上千,如果能每年抓一兩個項目,日子就比較好過了。但是樓盤和酒店每年就那么一些,數量非常有限,市場資源掌握在絕少數人的手里,并且十有八九也被國外品牌占據,甚至在酒店領域,主要做些公共區域的燈光和窗簾控制,客房控制部分基本是傳統客控廠商的市場。
除了靠“燒錢”活著的,當前智能家居廠商依托的主要是某些商業客戶市場,在終端消費者市場機會來臨之前,這樣的狀況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在經歷如此眾多品牌商的市場培育之后、各項物聯網相關成熟技術的逐漸普及應用之下,智能家居終端消費市場正孕育而生。在市場發展中,智能家居潛在客戶不乏,市場營銷應該注意哪些?
市場營銷:潛在客戶不缺錢而缺乏被營銷
從來不缺有能力購買智能家居的人吧,只是為什么智能家居從未被人們提上日程?營銷不夠全面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在智能家居市場,經常有這樣的怪現象:好產品未必就有較大市場,而一般的產品卻冷不丁地火了。如很多企業開發新產品,從功能的性能上來看,是很好的產品,但因為價格,技術或者是政策的原因,多數企業市場前景并不樂觀。這是在賣法上出了問題。我們知道,不管是的無線技術智能家居產品,還是近幾年賣得紅火的X-10技術以及被炒得APBUS技術的產品,從產品和技術本身來看并不算特別出奇,銷售業績方面的沒有一個是成功的。由此看來,做產品營銷策劃,不是僅僅有一個好產品就行了,還要整合企業資源,某營銷策劃企業,將企劃力、決策力、執行力、創新力、品牌力與產品力有機融合,才能保證產品的成功。
需求是產品成功營銷的基礎。如果沒有需求,產品談何銷售?需求可分為弱需求和強需求。如智能照明系統,單純從搖控和情景模式的角度推銷產品營銷策劃,在目前市場尚未培育起來時,絕大部分會敗走麥城。在智能照明市場擁有豐富經驗的上海**,天津**,深圳**,他們分別推出的智能照明系統,都沒能在全國市場上一炮打響,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把弱需求變為強需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