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預測行為的監控軟件
正在對你監控的某款安全攝像頭,能夠預測下一秒你要做什么,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里的情節。不過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某個研究團隊近宣布他們的計算機監控軟件能夠做到預測人們行為,是不是相當不可思議呢?計算機軟件就能夠偵測和報告不法分子即將作出的違法行為,可以很大程度取代目前所需花費的人力成本,不用專門靠人緊盯監控屏幕了。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兩位研究者本周公布了他們這項工程的某些細節,美國政府已經對這項名為自動視頻監控技術的工程進行了投資贊助,以期在未來真正能夠在生活中應用這一技術,做到預測人們的行為。
于意大利特蘭托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在卡耐基梅隆大學就職博士后研究員的AlessandroOltramari昨天對媒體說:“這一計劃的主要用途在視頻監控上,民用軍用皆可。”
Oltramari和另一名研究人員ChristianLebiere表示自動視頻監控技術可讓攝像頭偵測到許多可疑行為,將這些攝像頭安放在機場公共汽車站等場所可有效降低*的影響。“在某些特別的場合,我們的系統就能提供對反常行為的偵測。”Oltramari說道。
設想許許多多這樣的監控攝像頭,安上使用這一技術的軟件,實時監控公共場所的一舉一動,及時抓住不法分子進行的違法行為,在成本上遠低于需要人親自監視屏幕耗費的人力資源,何況人也不可能*緊盯屏幕,總是會錯過一些意外情況。只需使用得當,這一技術完全可以讓公民的隱私權得到保障。
研究人員向本周情報國防安全會議相關語意技術提交的文件中,提到:“他們的這一系統在偵測方面提供近似于人類視覺智能的偵測效果和能力。”Oltramari和Lebiere在研究中表示,他們的這項工程可持續進行,至少會比現在僅能識別正在發生的不法行為更加先進。他們說,下一步會實現對行為的預測功能。
在前幾十年中,機器視覺項目研究人員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實現了識別靜態和運動對象及其特性的功能,現在的這種技術于此而言就是一種相交過去研究的大跨步。從技術上來說,機器視覺和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是一脈相承的,類似的技術還應用于Facebook和Picasa的人臉識別,以及微軟Kinect外設的電子產品。
機器視覺可對人和對象進行識別,不過對于真正識別出對象正在做什么事情,以及是否允許做這件事,就需要計算機科學的參與了。這就是目前Oltramari和Lebiere和其他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從事的研究,他們將其稱作“認知引擎(cognitiveengine)”,可按照一定規則識別對象正在做的事情,做到了機器視覺和計算機科學的互補應用。
認知引擎的研究項目得到了博士后KrisKtani組建團隊的指導,這個團隊進行的研究則主要在通過綜合計算人們動作的物理軌跡來搞清楚人們接下來會做什么。他們說他們的軟件能夠模擬物理環境對人類動作選擇的影響。
這兩項工程都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相像”(Mind'sEyearchitacture)計劃架構的一部分,這一項目由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局建立,研究目標是運用機器視覺智能開發智能攝像機。Oltramari說:“我們的這項工程將幫助自動化視頻監控進一步發展,民用軍用領域都能夠派上用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