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視頻監控是安全防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防范能力較強的綜合系統。視頻監控以其直觀、準確、及時和信息內容豐富而廣泛應用于許多場合。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以及圖像處理、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視頻監控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經歷了模擬監控、數字監控及網絡監控三個主要階段。視頻監控久經沙場,行業需求拓展不斷,商用化、民用化成為近期市場發展趨勢。
模擬監控時代
根據IDC的市場調研,在過去的三年中,作為代視頻監控技術的模擬監控,由于在圖像質量、監控范圍上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市場份額遭受了較大程度的萎縮。然而,由于其易于部署、易于應用以及突出的價格優勢等諸多特點,它仍然廣泛部署于特定的行業應用以及地區之中。總的來說,由于中國整體視頻監控市場龐大的需求以及不均衡的發展進程,如果沒有產生在成本上可以完全替代模擬監控的新技術,模擬監控市場仍將長期存在。
數字監控時代
數字監控作為繼模擬監控之后的第二代監控技術,無論在圖像質量、保存時間以及可靠性上均有大幅度的提升,為用戶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監控解決方案。當前,數字監控已牢牢地成為主導整體視頻監控市場的視頻監控解決方案,并成熟部署于金融、商業等行業之中。國內的視頻監控解決方案提供商,如海康威視、藍色星際等,由于在自身行業領域中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贏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在IDC的終用戶調研中,相當一部分用戶出于保護既有投資的目的,往往在已建視頻監控系統基礎的升級項目上,采用模擬-數字視頻監控混合的解決方案。作為模擬和數字監控之間的過渡,“1.5代”視頻監控是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特有的階段。
網路監控時代
隨著近年來“平安城市”、“平安校園”等安防項目在全國范圍的開展和深入,機場、地鐵以及景區等用戶對于視頻監控覆蓋范圍、監控點數以及網絡傳輸I/O等要求的不斷提升,網絡監控正成為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炙手可熱的拉動因素。網絡監控設備廠商的視頻監控整體解決方案,正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了解和認可。在國內大型的視頻監控項目中,更是出現了視頻監控系統中,除后端顯示設備之外,全部設備IP化的發展趨勢。根據IDC的研究,從范圍的發展趨勢來看,整體視頻監控市場中網絡攝像機(IPCamera)以及網絡視頻存儲(NVR)等IP存儲的出貨量開始超過傳統攝像機和硬盤錄像機,成為市場增長的主推力。雖然中國市場的成熟度相對于市場略有欠缺,然而,中國市場在整體需求、增長速度上具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此外,由于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的部署基礎相對較小,因此在技術切換的速度上,將更具優勢。視頻監控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基于對中國視頻監控市場集成商、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終用戶各方面的深入研究,IDC認為未來市場將分別在深度和廣度上具有以下發展趨勢:
1、行業應用的需求拓展
由于不同行業自身應用環境和業務特點的顯著差異性,某一行業的視頻監控系統往往具有顯著的排他和等特點。隨著行業應用的加深,未來視頻監控系統的成功部署需要對某一行業應用深入的理解,在以往豐富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的行業應用進行深挖,需要嚴謹而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咨詢,以及大量的需求分析和測試。
2、模塊化的靈活拓展
在廣度上,隨著用戶對視頻監控系統投入的加大,應用和依賴程度的加深,傳統的視頻監控系統所包括的攝像頭控制、看現場以及回放等基本功能模塊已不能滿足當今行業應用的需求。由于視頻數據保存時間的加長、監控范圍的擴展,在第二階段,智能搜索、電子地圖以及內容分發等升級模塊得到了快速的應用。IDC認為,未來針對特定的用戶,諸如渠道管理、庫存管理、自動報警、遠程管理、報表提交、以及統計分析等智能模塊將得以應用,使得視頻監控系統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按需靈活拓展,并完成由單一的安全防范向用戶決策層支持的重要過渡。
3、商用化、民用化發展
除了上述的發展趨勢之外,未來中國視頻監控市場的發展趨勢還將具有進一步商業化和轉向家庭化、民用化兩個發展方向:在商業化模式下的客戶角度來看,更加趨向于將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成為集通訊、運算及存儲于一身的統一平臺,而不是整體系統中重復建設的其中一個IT子系統。諸如視頻會議、流媒體內容分發等功能均將被充分開發以使客戶獲得更高的ROI(率)。IDC認為,視頻監控系統的建設甚至將成為未來UC(統一通信)基礎架構的重要組成。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特殊的市場,家庭視頻監控市場在以往通常被簡略理解為樓宇監控。然而,家庭監控市場無論是在運營方式上,還是在具體的應用需求上,均不同于樓宇監控。目前,對于這一市場尚沒有系統深入的客戶行為分析和明確的資金投入,運營商在收費模式上仍然有待完善,個性化增值服務方面亦缺乏具有雄厚實力且專注于此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