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隨著安防監控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僅可見光監控已不能再滿足人們的監控要求,24小時連續監控是現在監控系統中*的重要部分。要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監控,就需要實現攝像機夜視的技術,目前都是采用紅外夜視技術。紅外攝像技術分為被動紅外攝像技術和主動紅外攝像技術兩種。兩大技術互為補充,兩者相互融合將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
紅外攝像機: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見光按波長從長到短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比紫光波長更短的光叫紫外線;比紅光波長更長的光叫紅外線,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紅外線的。因為數碼攝像機用CCD感應所有光線這就造成所拍攝影像和我們肉眼只看到可見光所產生的影像很不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數碼攝像機在鏡頭和CCD之間加裝了一個紅外濾光鏡,其作用就是阻擋紅外線進入CCD,讓CCD只能感應到可見光,這樣就使數碼攝像機拍攝到的影像和我們肉眼看到的影像一致了。目前大多數的紅外攝像機采用LED紅外發光二級管作為紅外攝像機的主要材料。
被動紅外
被動紅外攝像技術是利用任何物體在零度(-273℃)以上都能輻射電磁波的原理。由于不同物體甚至同一物體不同部位輻射能力和它們對紅外線的反射強弱不同,物體與背景環境的輻射差異以及景物本身各部分輻射的差異,紅外探測器能將強弱不等的輻射信號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然后經過放大和視頻處理,形成可供人眼觀察的視頻圖像,熱圖像能夠呈現景物各部分的輻射起伏,從而能顯示出景物的特征。
同一目標的熱圖像和可見光圖像是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圖像,而是目標表面溫度分布圖像,不能清楚識別目標的細部特征,不能滿足作為"證據"的要求,而且被動紅外攝像機造價高,多用在軍事方面,目前在監控領域的應用還很少。
主動紅外
主動紅外攝像技術是利用"紅外發光二極管"人為產生紅外輻射,產生人眼看不見而普通攝像機能捕捉到的紅外光,輔助"照明"景物和環境,利用攝像機的圖像傳感器可以感受紅外光的特性,感受周圍環境反射回來的紅外光,獲取比較清晰的黑白圖像畫面,實現夜視監控。因此,現在的紅外攝像技術多數采用主動紅外攝像技術,通過紅外燈來配合攝像機使用。
紅外攝像機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的紅外攝像機市場相當混亂,主要在于業界缺乏統一的標準規范。例如,紅外燈的照射距離便常常是各家企業宣傳的重頭戲,彼此間又不太一樣,而究竟照射的距離是在哪個條件下測得的,當時的環境照度如何,呈現出來的畫面品質又如何,卻無從得知,這正是目前紅外攝像機面臨的嚴峻的考驗,解決掉這個難題成為企業之間共同關注的焦點。
主動紅外技術由早期的有效率僅為5%,發展到現在有效率25-30%的LEDArray技術,滿足了近距到中遠距離的紅外夜視技術突破,而激光照明技術是實現遠距離的夜視監控的好途徑之一,而且光強度也比常規光源強的多,遠距離夜視技術是今后夜視監控市場的一個趨勢。
主動紅外技術與被動紅外技術的融合將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利用被動紅外技術穿透力強,照射距離遠的特點去發現目標,利用主動紅外技術照明的原理去采集目標細節特征,可以為中遠距離監控提供有力的"證據"。
此外,與另一種夜視技術--微光技術相融合,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在微光與紅外技術各自不斷進步的時期,考慮到二者的互補性,在不增加現有技術難度的基礎上,如何將微光圖像與紅外圖像融合以獲取更好的觀察效果,該兩項技術成為當前夜視技術發展的熱點研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