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走路線 焦距細分市場
2012年12月06日 14:57:25來源:新浪地產點擊量:1477
導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新研究顯示,生物識別市場正蓬勃發展,近7年來市場規模增長了12%,并預計到2014年達75億歐元。生物識別領域的強勁增長潛力讓各大企業看到了希望,一些企業紛紛增強自己在該領域的實力,搶灘市場。生物識別一直是安防領域的關注焦點,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細分逐漸成為行業發展重點。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新研究顯示,生物識別市場正蓬勃發展,近7年來市場規模增長了12%,并預計到2014年達75億歐元。生物識別領域的強勁增長潛力讓各大企業看到了希望,一些企業紛紛增強自己在該領域的實力,搶灘市場。生物識別一直是安防領域的關注焦點,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細分逐漸成為行業發展重點。
指紋*穩固,人臉漸成新貴
理論上,任何人體生物特征和固有行為模式都可以用于生物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的瓶頸主要集中在提取難度、比對精度和使用方式上。市場上已經成熟或趨于成熟的技術大致有:指紋、掌形、虹膜、面部、靜脈、掌紋和聲音等。一些其他的生物識別特征如步態識別、DNA識別等也曾被提及并進行過研究,但由于提取難度或不穩定等原因,都較難進行大規模推廣。
在以上所述的各種技術中,指紋以其成熟的技術、低廉的價格以及廣闊的市場應用占據主流地位。由于目前指紋識別產品是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中小巧的,易于推廣到安防以外的市場,所以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需求依然強勁,保持著1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人臉識別因其具有主動性的特點,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價格的下降,將會出現快速的增長,據市場調查顯示,在未來五年內人臉識別將會出現34%的年復合增長率。
市場需求技術:高、精、尖
虹膜識別技術在現有的生物識別中,人體特征為穩定且性強,在市場中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高昂的價格和使用習慣等問題未解決之前,其應用將保持平穩增長,應用量上較難有爆發式增長。
掌型識別發展相對穩定和成熟,處于中間位置的價格和穩定成熟的產品、良好的可用性和用戶界面使其擁有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在其之前的用戶基礎上,深入拓展垂直市場,以定制化和行業化方案配合不同用戶的需求將會是其值得關注的方向。
靜脈識別是近幾年來異軍突起的一支力量,目前有手指靜脈和手掌靜脈兩個方向。技術提供商以核心模塊方式的商業模式進行推廣,使得廣大的中間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客戶基礎進行二次開發滿足市場需求;可以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借助中間商的力量迅速進入各個行業,這是值得廣大生物識別廠商借鑒的。
在生物識別的發展*,曾經出現過DNA識別技術,但在實際應用推廣時卻存在很大困難。由于人體染色體相似度概率只有不到千萬分之一,實際應用上如果可以應用到生物識別領域將會具有極低的誤識別率。但是DNA樣本提取容易受到污染,而且在實際現場使用時比對困難,難以保證有效性,在無人監管時,也容易冒用他人樣本。使得當時DNA識別技術,實際是采用提取樣本后轉化為數字模式存儲在卡片中,現場僅以卡片內數據與數據庫進行比對,實際上脫離了人體現場采樣識別,反而不具備生物識別的優勢。如果DNA技術能解決現場采樣、識別速度、防冒用和隱私保障等難題,或許在將來DNA可以成為另一種且可靠的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技術另一個被用戶熱衷于提起的話題是活體驗證或活體識別,常規認為配合脈搏或體溫可實現活體驗證。筆者認為不可一概而論,活體識別亦可通過識別技術本身的讀取流程和工作方式來實現。比如掌型識別采用一對一的比對方式,用戶在輸入ID號后才啟動讀取過程;而在讀取用戶掌型時,用戶的手指必須貼住托盤上的定位柱紅外攝像頭才能啟動,僅這種讀取方式,就使偽造掌型模型的難度幾可等同于偽造脈搏。
未來細分市場將是服務的競爭
當然生物識別的挑戰并不于技術方面,隨著安防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產品也逐漸趨向同質化,服務的差異化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指標。對于生物識別產品,由于每項技術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使其競爭并不過于激烈,而細分市場,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核心產品和外圍服務,將成為各種技術在市場立足的根本。
生物識別的主要應用領域是考勤、身份驗證、門禁識別等方面。而各種生物識別技術的特點,使不同類別的識別技術可以在不同領域中大顯身手。如指紋儀,由其成本低和體積小而成為適宜做嵌入式、手持式設備的技術;掌型儀以其識別速度快和相對靈活的安全性設置成為大流量,或者對通過性和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門禁和考勤的佳選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目前所有成熟生物識別技術中一種具有主動識別特點的技術,可以在通關查驗、抓逃罪犯中發揮威力。
創新的商務模式開發新市場,可能會在傳統應用領域之外引發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如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指紋與金融卡結合,進行無密碼支付,只要將消費者的指紋與*的銀行賬戶進行綁定,并將綁定賬戶作為業務支付的付款賬戶。綁定后,消費者在合作商戶結賬時,只需按壓自己的指紋并輸入身份識別碼即可完成消費。一旦這種業務模式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必將產生巨大的支付終端的需求。
隨著安防市場的快速增長,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不斷興起,生物識別仍具有不可估量的廣闊前景,相信未來會有新的生物識別技術出現,不但在專業領域能大顯神威,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