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對講或迎好樓市 發力二三線市場
2013年01月16日 14:35:15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1685
導讀從城鎮化特別是放寬戶籍限制的路徑選擇上來看,中小城市將是主陣地,這意味著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業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這些區域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樓宇對講作為居住設施的重要成員之一,勢必迎來新的市場契機。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從城鎮化特別是放寬戶籍限制的路徑選擇上來看,中小城市將是主陣地,這意味著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業將迎來大的發展機遇。這些區域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樓宇對講作為居住設施的重要成員之一,勢必迎來新的市場契機。
樓宇對講或迎好樓市
當幾乎所有信息源都宣告“房地產宏觀調控力度與方向不動搖”之時,人們或許依然無法對樓市重拾信心,但種種跡象表明,大政策之下的“微調”已如暗涌般彌漫開來:2012年以來,政府已經公開認可首套房差別化的信貸政策、普通住宅標準做出調整,還有近期公積金貸款政策的微調,以及降息、降準等帶來的貨幣政策的定向定量寬松等,無不彰顯著房產界的復蘇新機。
另外從國情來看,2013年的房產走勢也依然向好:一則,中國的人口數量已達14億,而大多數人們總是要買房住的,所以房地產的發展總體上仍然會持續走高;二則,據統計局報告,2011年全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1.27%,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演變,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勢必會有一批又一批的樓房興起,而這些新建的樓房,都將會成為樓宇對講的重要市場;重要的是房地產行業的剛性需求一直都存在,并且起著主導的作用,國家調控力度的加大,或許會削弱這個需求,但是卻不可能完全消滅。
因此,業內資深人士認為,2013年的房地產市場,甚至是接下來幾年仍然會往上走,而與其息息相關的樓宇對講行業,亦在此種向好的形勢下蓄勢待發,本文小編將從樓宇對講與房地產之間的不同關系著眼,探討樓宇對講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思路。
在安防業,要說跟房地產聯動得為緊密的領域那就非樓宇對講莫屬了,無論是作為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基礎設施,還是奉獻于智能家居的集成化元素,樓宇對講產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國家對房地產的任何調控政策,甚至樓市微妙的小波動,都時刻牽動著樓宇對講廠商們的心。
樓宇對講行業跟隨房地產進軍二三線城市
隨著國家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的可建設性已經有所局限,近年來,國家城市化建設的中心也逐步走向國內的二三級城市。市場中心的平緩轉移,有實力的樓宇對講廠家也開始構建更完善的營銷服務體系,一適應新一輪的競爭需要。
據了解,早在去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姜偉新透露,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我國城鎮化建設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至少還需要20年才能達到平均水平,這就需要不斷的修建,加強小區和統建樓建設,尤其是二、三級城市。公安部和住建部要求所有樓房必須安裝樓宇對講,加強安全建設,城鎮化的推進,將帶動樓宇對講行業大發展,擴大市場需求量。
樓宇對講產品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在小區安防中受到青睞,目前80%以上的對講產品是應用在城市,但產品需求正以每年30%比例遞增,相信隨著城鎮化過程,樓宇對講產品的應用區域將更大化,這也體現安防民用需求量逐漸大的趨勢。樓宇對講是小區弱電和平安建設重要的組成,占去弱電工程資金的90%,這就意味著他有很大的空間。
雖然房地產調控政策下,國內許多一線城市都已經開始控制價格,但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樓市依然火熱,房價不僅沒有下降,反而繼續平穩上漲。房產建設作為關系到百姓的民生工程,住建部都要嚴把質量關。在許多二、三線城市,包括一線城市的保障房,房產價格偏低,利潤有限,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潤而偷工減料,提供了低劣的產品或者服務,這也為樓宇對講行業敲響了警鐘。
如何搶先在二、三線城市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成了許多樓宇對講企業競爭的焦點。據繆國棟介紹,早在去年,狄耐克便推出了中低價位樓宇產品專門應對保障房,并且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妵鴹澅硎荆械蛢r位的產品并不代表產品的低品質,而只是精減產品的功能和配置,在產品的品質及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面則萬萬不能夠縮減。至于如何在產品質量和產品性價比之間做到平衡,實現“只減配置不減質量”的目標,這就需要生產廠商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進行攻克,既能夠滿足產品高性價比的要求,又不能以犧牲產品的品質為代價。周文漠認為,努力做好產品、控制好成本、服務好客戶就是企業恒古的制勝法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