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月29日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并與批試點城市及所在省級人民政府簽訂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創建協議。據悉,住建部通過組織專家綜合評審等程序,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試點城市將經過3—5年的創建期,住建部將組織評估,對評估通過的試點城市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來源:新華社)
5000億投資帶動下游產業鏈
預計“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各方投資總規模有望達5000億。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平安城市、電子政務、數字醫療等眾多應用領域將受到帶動,從而對云計算、物聯網、安防、數據挖掘及處理等產業鏈上下游軟硬件企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智慧城市成各地“兩會”討論重點
近期各地“兩會”陸續開幕,智慧城市成為討論重點。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于27號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要加快建設更加“智慧、低碳、宜居”的城市。此外已經召開“兩會”并發布政府工作報告的,如北京、廣州、武漢、青島、烏魯木齊、常州、徐州、無錫等均將智慧城市作為討論重點。后續智慧城市主題將繼續發酵,成為各省及全國兩會的重頭戲。
國開行將在“十二五”的后3年內,提供不低于800億元的投融資額度支持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由于此次住建部試點獲得了國開行的資金支持,為各地方政府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后顧之憂,因此地方政府將更加積極地上報方案。據調研了解,住建部此次試點傾向于城鎮和區,前期已有相關信息化廠商參與進行方案的總體設計及規劃,我們認為這類廠商未來拿到總包的可能性較大。
智慧城市物聯網安防應用
1、智能交通潛力巨大
智能交通系統利用攝像頭及無線傳感技術,通過對車流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保障交通安全、節能和。我國智能交通系統主要應用在公路交通、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公交信息化三方面。5月份交通部出臺《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運輸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十二五”期間,軌道交通建設規模為2500公里左右,總投資為1.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至2020年末累計投運里程將達到7000公里左右,城軌信息化市場規模超百億。隨著軌道交通信息設備國產化率逐漸提高,并購重組將成為伴隨行業發展的主題。
2、視頻監控走向集中化
視頻監控是物聯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提出“平安城市”計劃,將安防尤其是視頻監控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受益于平安城市建設及政府出臺規定要求,安防視頻監控不斷向各領域滲透。根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安防行業的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20%。
安防應用市場正走向集中化,市場發展正由單一、分散建設模式,轉向以行業部門統一規劃建設為導向、以公安部門為主導或指導的發展格局。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在信息安全行業,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進步以及行業信息化的深入,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將日益增加。
3、智能物流方興未艾
智能物流是傳統物流和先進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采用物聯網技術可以收集物流信息,通過統一信息處理中心實現物流信息統計、分析和管理,提高運輸、倉儲、配送各環節的效率。智能物流能夠顯著降低物流成本,此外,智能物流通過商品溯源機制可以保障商品品質,分析質量問題的源頭,便于質量監控。
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1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5%。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智能物流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十二五”規劃出臺物聯網發展潛力巨大。
結語
智慧城市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和機制匯聚智慧、發揮智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實際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樣匯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見表達機制,實行更科學的發展規劃。智慧城市是對于城市管理各個方面的創新。國家政策的支持無疑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大動力,隨著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的公布,各個城市智能建設將進入到新一輪投資熱潮。
延伸:關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于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
【中國安防展覽網原創稿件聲明】:凡注明“中國安防展覽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轉載或部分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