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日前,頤和園南湖島涵虛堂欄桿的云龍紋石雕望柱頭失蹤。頤和園方面稱,失蹤的望柱頭可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涵虛堂修復時制作的,目前判斷不屬于文物。目前失蹤的望柱頭尚未查找到下落,正在趕制新望柱頭,準備黏合上。繼故宮文物丟失事件后,文物防盜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從地域管轄來看,涉及到大型陵墓或公園這樣的開放式建筑,安防系統建設存在一定困難,博物館屬于封閉建筑,安防系統建設比較便利。本文以博物館防盜報警系統建設為主題進行概述。
頤和園南湖島涵虛堂,欄桿上的一個云龍紋石雕望柱頭失蹤
文物監控納入法制范圍
不久前,國家文物局宣布,由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設立的“打擊文物*工作協調組”成立,正式建立起打擊和防范文物*長效機制。據國家文物局介紹,兩部門將共同加強“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文物*信息中心”建設,實現全國各地公安、文物部門共建共享。拓展“全國文物*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及時匯集、統計和研判全國文物*信息,將涉嫌文物違法*高危人員納入動態管控范圍。
關于博物館安防監控系統的建設,國家出臺了《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和《文物系統博物館安全防范工程設計規范》,根據這些文件法規要求,一個博物館的安防系統建設,從系統組成上看,應該包括監控設備、防盜設備和門禁設備,這一點和常規安防系統沒有太大的區別。
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要求,各級文物部門將文物安全防范和配合公安機關打擊文物*作為日常重點工作。適時選擇文物*案件高發地區,部署開展打擊文物*專項行動,偵破大案要案,打擊*團伙,追繳涉案文物,震懾文物*。此外,我國正式建立重大文物*案件聯合督察督辦制度,對各地公安機關報告和文物部門通報的重大文物*案件掛牌督辦,明確責任人。
博物館安防:深入防盜報警探測應用
從系統監控的內涵上看,博物館安防系統應包括防入侵報警系統、巡更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聲音復核系統、通信系統(含有線通信、無線通信)、輔助照明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統(包括各種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打印、查詢及多種聯動控制)、供電系統、防雷電系統、傳輸系統、記錄系統等,本文以防盜報警探測應用為例,探討博物館防盜報警建設。
入侵報警系統應具有防拆、防破壞保護。當入侵探測器受到破壞,拆開外殼或信號傳輸線路短路以及并接其它負載時,探測器應能發出報警信號。采用多光束周界、窗式、墻式小周界等多元化組合,對空曠地帶、門窗、重要庫房等實施有效防護,實施多防區實時監控,技防和人防緊密結合,構成無數道看不見的隱行紅外光網。而對于博物館室內重點區域則應安裝三鑒探測器,及時檢測到人員的異常入侵。人員巡邏時,傳統簽名簿的簽到形式容易出現冒簽或補簽的問題,在查核簽到時比較費時費力,對于失盜、失職分析難度較大,應采用電子巡更子系統。
防盜報警系統主要由各類周界入侵探測器、各類室內入侵探測器、周邊配件、報警通訊控制主機、中心輔件、接警中心機、防盜報警管理軟件等組成。
入侵探測要點分布
外周界——劃分博物館所屬地域和相鄰業主所屬地域的外圍界線。可供選用的入侵探測器有:紅外對射探測器、紅外對射光柵、紅外互射光柵、紅外對射光墻、紅外互射光墻、感應電纜探測器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