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盜報警器擾民 多項技術支持提高準確性
2014年09月07日 07:50:07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2848
導讀提起電動自行車報警器,不少居民都很煩惱。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時常都能聽到電動自行車的報警器在響,吵得人心煩意亂。電動自行車的報警器特別靈敏,不小心輕輕碰了一下或者周圍有大的聲響,都會觸發報警器。電動車集中停放在樓下,報警器一響還會引起連鎖反應,擾民現象比較嚴重。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提起電動自行車報警器,不少居民都很煩惱。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時常都能聽到電動自行車的報警器在響,吵得人心煩意亂。電動自行車的報警器特別靈敏,不小心輕輕碰了一下或者周圍有大的聲響,都會觸發報警器。電動車集中停放在樓下,報警器一響還會引起連鎖反應,擾民現象比較嚴重。
缺乏有效依據有關部門難以監管
如何解決報警器擾民的問題呢?我們從相關部門和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處了解了一些情況。
由于這種噪音污染的特殊性,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據,有關部門也難以監管。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表示,城管部門主要對商業噪音和生活噪音進行管理,車輛報警器噪音不屬于此管轄范圍。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稱,目前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居民區內車輛報警器擾民的問題進行管理,居民遇到類似的問題,好與小區物業公司反映,由物業協商解決。而大多數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表示管理比較難。“我們不能規定業主不得開啟電動車防盜報警器,即使出現擾民情況,我們也沒有權力進行監管。”一名物業工作人員表示。
從市公安局了解到,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8條規定:制造噪音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但是,城市噪聲污染的分類比較復雜,執法上存在一定困難。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后,或許報警器的鳴叫聲已停止,取證較難。報警器的鳴叫并不是車主故意制造的,執法人員也只能提醒車主避免這類事情發生,無權禁止車主安裝和使用報警器。
防盜報警器應用準確性提高之法
報警器是基本也是有效的安全裝置,一旦在報警區域內檢測到威脅時,報警器必須有效的發射報警信息。然而防盜報警器擾民的問題也繼續改善,其關鍵是通過多種技術支持提高防盜報警器準確性。
報警器誤報率降低技術
先進的報警技術通過傳感器實現簡單的報警功能,但是若要真正實現緊急報警響應,似乎還真要縝密部署報警解決方案。
傳感器嵌入防誤報檢測
布控報警系統是為了消除誤報率,廠商研發出價格不菲的防誤報和檢測設備,并將其加入傳感器中,一方面提高了報警處理速度,一方面通過探測器來減少誤報。也有通過能量堆積邏輯處理(DMF)和隨機動態時間分割(DMT)技術來區分真假報警,特別用于區分人和寵物觸發報警模式。
監控探頭與探測器聯網
從傳感器上做文章似乎對企業的研發能力有著不小的挑戰,除了依靠核心硬件外,報警器降低誤報可以與監控設備實現聯動。據業內人士說,一個合格的探測器要求報警,其中依靠視頻監控占50%,其余30%靠軟件,20%靠硬件,顯然報警探測器搭檔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其實,監控探頭與探測器聯網已不是什么新鮮的技術,這種報警系統可以與家庭自動化監控系統進行集成,不僅能夠保證設備正常運作,對開發IP聯網報警市場也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放大信號判別干擾源
廠商通過傳感器降低誤報率的另一種形式被稱作信號放大效果,針對不同環境的運動檢測,將某一種信號進行放大,從而減少其他信號干擾;在通過專用的檢測器檢測實際運動,從而排除可能的干擾信號。
另外,還有一種溫度自動補償算法,通過區分實際環境溫度與人體或動物溫度,從而判定干擾源和減少誤報問題。
以上技術或分析算法,通過不同層面降低了誤報率,排除了干擾源報警的可能。正如上面介紹的DMF一樣,這是通過檢測行人步伐速度判定是否需要報警的可能。在戶外,環境相對復雜,因此需要使用兩部運動探測器,只有當兩個傳感器同時觸發報警時,才能夠真正觸發報警器。
這種邏輯判定自動檢測技術減少了風、雨、霧、雪和其他自然環境變化帶來的假報警可能,調節檢測頻率判定不同的環境,似乎如此簡單又智能的產品適用于民用和消費類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