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訪談】 長期以來,展會與廣告、人員推銷一道,被視為安防終端營銷的三大主流方式。其中,展會因其規模大、密集性的優點,被不少品牌寄以厚望。深圳市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向陽董事長在作客中國安防展覽網視頻訪談欄目時曾表示:“在可以認識更多新朋友、可以有更多老朋友對景陽越來越信心之余,我們希望像北京、深圳、上海等安防展會能走上這樣的舞臺,如此,我們中國的企業會越來越。”沒錯,在我國,無論是作為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經濟、金融中心的上海,還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南國深圳,展會產業都已呈蓬勃發展之勢,并給當地的經濟創造了的商機。
深圳市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向陽董事長
據數據顯示,我國展會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業界普遍認為,安防展會每年的產值過億,除去占據半壁江山的安博會,各地方展產值大約在5000萬左右。提供一個展位,供參展商展出產品洽談業務,這是安防地方展初的,也是原始的做法。如今隨著銷售渠道的不斷演變,這個單一的功能顯然不能滿足參展商的現實需求,現階段,傳統模式正悄然被多元化服務所取代。中國安防展覽網“攜手企業全國巡展”活動便是多元化趨勢下的時代產物。
據中國安防展覽網站長介紹,截止發稿日期,中國安防展覽網全國巡展已經走過武漢、南京、濟南、杭州、長春、成都、鄭州、沈陽、長沙、西安、南昌、南寧、上海、天津,即將走進太原、新疆、杭州、內蒙古、青島、北京、寧波、深圳。多模式的巡展服務,讓景陽劉董事長嘆為觀止。劉董事長表示:“從大的方面來講,的安防行業都在發生快速的變化,特別產業變化,對于我們中國企業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但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競爭壓力非常大。所以,我覺得每個企業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核心,而且要有自己長遠的目標。每個企業的發展之路我相信都不一樣,但是一定要想清楚,踏踏實實的走下去。中國安防展覽網巡展活動從2012年啟動實行至今,一步一個腳印,是地方展熟悉不過的媒體身影。安防企業就該像你們這樣,要守住自己的核心。”
談到企業核心,為客戶提供技術、高品質產品和專業服務的深圳市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們的企業核心會是什么?是擁有專業的研發技術精英,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景陽的企業定位非常專業,希望做一些擁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和技術。而對于我們培養的團隊,可以說是景陽追求的另一項事業,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去獲取一些短期利益,而是希望在專業的領域里,做中國企業里*的一個。朝著這個目標,景陽一直在往前走。”劉董事長說道。
而對于安防行業的核心發展,劉董事長亦有一番見解。面對高清發展順勢,在需求方面,過去,許多監控系統都存在監控圖像不清晰問題,“看不清”成為監控用戶普遍的抱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控系統的普及應用。隨著發展,以“看得清”高清晰性能著稱的高清監控攝像機不再是安防市場的點綴。縱觀視頻監控高清化發展核心,不但有技術發展和成熟因素的推動,還有市場需求的驅動。
2012年,廣東省出臺《廣東省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三年規劃(2012-2014年)》,提出:未來三年內全省將再新增96萬個一、二類社會治安視頻圖像采集點,同時還要新建2750個高清治安卡口;天津市公安局也發布了《關于加強我市技術防范網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在全市街頭路面規劃建設10.5萬個高清視頻監控點位、900處高清電子卡口的目標;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去年發布《上海市高校校園安全技術防范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上海高校校園監控系統全面高清化,并列出了時間進度表:至2016年末,全市所有高校全部實現高清攝像機視頻監控……
由此看出,今后高清監控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新一輪城市報警與監控系統建設和系統更新升級中,高清視頻監控的應用將成為重點。而未來智能安防發展過程中,如何突破高清監控的技術瓶頸,以及如何更加綜合、兼容地實現監控攝像機的智能化工作,是市場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后記:中國的安防行業曾經隨著“平安城市”的推廣,迎來了它的一個高速發展,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傳統的城市建設中,并未涉及到智能安防,智能安防是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而發展的,因此智慧城市建設催生了智能安防產業的發展,而智能安防也促進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安防企業目前已經走出了“霧里看花,摸索前進”的階段,逐漸的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無論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還是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都已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因為時間一直在變,技術也一直在變。“我們應該像古語講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多做一些準備,基礎要扎實,要踏踏實實的去做,不要喪失自己的發展目標。”劉董事長說。
【中國安防展覽網原創稿件聲明】:凡注明“中國安防展覽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轉載或部分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