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6月26日上午10點20分左右,在宜鳳高速湖南宜章境內,一輛滿載著游客的旅游大巴車碰撞隔離帶后發生油箱漏油起火事故。據新核實,該車共載有57人,事故造成35人死亡,13人受傷(其中4人重傷),傷者已全部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湖南大巴起火事件:安全路上警鐘長鳴
根據傷者口述,事故發生后車門沒有打開,司機個逃了出來。另有傷者透露,事發時沒有找到
安全錘,導致無法敲碎玻璃逃生。根據披露的信息,大巴車司機已被警方控制。是否涉及疲勞駕駛、事故具體原因待調查組進一步核實公布。
“安全錘”缺位再次敲響警鐘
2011年7月,京珠高速信陽明港附近一輛大客車發生燃燒,造成41人死亡。這起客車燃燒事故除了有嚴重的超載行為外,車上沒有“安全錘”是慘劇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此事故后,國家交通運輸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安全錘”運動,要求所有客車、公交車、旅游大巴車都必須配備“安全錘”,很多地方還多次開展過“安全錘”配備與懸掛工作檢查。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初配備的“錘子”現在很多地方的很多車輛上都不見了蹤影。這次湖南起火的旅游大巴車上有沒有“安全錘”?有多少只“安全錘”?有多少旅客在使用“安全錘”逃生?如果有“安全錘”,為何還會造成這么大的傷亡事故?如果沒有“安全錘”,駕駛員和車主是怎么貫徹執行相關規定的?當地的交通安全監管部門是怎么檢查的?回答這些問題,既是尋找這起傷亡事故的原因,也是警醒那些仍在昏昏欲睡的安全生產責任人與監管者。
大巴乘客安全誰來保障?
此外,面對大巴起火事件,誰來保證我們的安全?成為乘客關心的問題
首先應該是旅游大巴安全設計方面的監管。從現場情況看,大巴乘客量是55人,但卻只有車前一個門,這就導致了大巴遇到事故,乘客想從車門逃離十分不便利。現實是,由于經濟等方面的考量,大巴為了載客盡可能多,往往都是犧牲了空間和舒適度,在如此逼仄的空間下,平時想出去都難,何況發生事故時呢?與之相對的是,公交大巴在一系列惡意縱火案后,在安全警示、安全設施上改進很多。比如,安全錘安放在醒目位置,車門上方有如何手動開門的圖示,車上有專門的安全逃生示意圖等。這些標配,不至于讓乘客遇事時,不知道如何是好。另外就是,公交車的司機已經較全面地接受了安全培訓,對此,大巴方面做得如何?看該事故中,司機的表現就令人擔憂。如何補上這一堂課考驗相關部門的監管決心。
其次,就是我們大家都缺少危機情況如何求生的訓練。進而導致了人們危機意識不強烈。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這一個如此重大的事故,竟然有很多人并不關心。筆者寫稿之際,“湖南宜章大巴燃大火”的微博話題只有29萬人閱讀——公眾不夠重視,把這一事故當作偶然事件,那么,導致的結果恐怕就是反思的缺位。與之相對的是,飛機上每一個座位的安全性都被精細地研究過,在網上也能搜索到。而大巴也應該有這方面的安全指示才是,具體到什么位置的乘客如何自救,都應該加以普及宣傳,讓每個人都獲得這一項知識儲備。
大巴失火造成如此多的生命損失,令人膽寒。但除了膽寒之外,我們也十分茫然:不確定此事故能否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而完善旅游大巴的設計和監管;遇到這樣的事故時,人們也不知道究竟該如何逃生。尤其是作為大巴安全負責人的司機,是否都具備了專業的救生素養和責任心呢?大巴失火是偶然的,但這么多的不確定,必然帶來的是乘客的安全無法保證,這才是令人揪心,也應該改變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