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科技動態】 這個世界有了想象,一切匪夷所思的想法都有可能變成現實,近美媒稱,和硅谷的許多人一樣,科技型創業者布賴恩·約翰遜認為,未來智能機器能夠從事駕駛汽車之類的事情,并能在人們提出來之前預見人們的需求。
人腦能和人工機器一樣快嗎? 有了芯片不是不可能
約翰遜的猜想頗為準確。美國福特汽車公司16日宣布,將生產完全無需人為操作的無人駕駛汽車,計劃5年內上路,將首先用于商業拼車服務。福特汽車執行官馬克·菲爾茨當天在位于硅谷帕洛阿爾托市的福特研發中心宣布,福特將量產達到相關行業公認標準的純無人駕駛汽車。按照福特技術官拉杰·奈爾的說法,不同于梅賽德斯-奔馳、特斯拉等同行對手為傳統汽車逐步添加自動駕駛功能的做法,福特“放棄以駕駛輔助技術為墊腳石的方法,將實現一次徹底飛躍”,計劃采取與谷歌相似的策略,直接生產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完全無人駕駛汽車。
與福特等公司制造“更聰明的機器”的做法不同,約翰遜對智能時代的回應方式是找到一種方法增加人腦的負荷,以便我們能跟上這些機器。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稱,在威尼斯海灘的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里,約翰遜的“科幻小說遇見科學”式初創公司“內核”正在研發一種微小的芯片,它能植入人腦,以幫助因患中風、阿爾茨海默病或腦震蕩而遭受神經損傷的人。開發這種芯片的神經學家稱其為“神經假體”。他們希望,從長遠來看,它能增強智力、記憶力和其他認知能力。
約翰遜承認,這個醫療裝置的研發已歷時數年,但他等得起。
這個概念以西奧多·伯杰的研究為基礎。伯杰是一位開拓性的生物醫學工程師,領導著南加州大學神經工程學中心,也是“內核”公司的科學官。20多年來,伯杰一直致力于制作能幫助中風、腦震蕩、腦損傷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經假體。
報道稱,植入大腦的裝置試圖復制腦細胞相互交流的方式。比如,你和你的老板進行對話。健康的大腦會通過釋放一系列電信號來將這場對話由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這些信號是以特殊密碼釋放的,這種密碼因人而異,有點兒像軟件的指令。大腦疾病令人失去了這些密碼。伯杰的軟件試圖通過瞬時預測正確的密碼并據此釋放信號來幫助腦細胞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由其他機構資助的研究結果表明,伯杰的芯片能優化大鼠和猴子的回憶功能。
一年前,伯杰覺得自己的研究到了瓶頸期。他想要在人身上測試自己的設備,同時開始考慮商用的可能性。這時,他接到了約翰遜的電話。他們去年10月在伯杰的辦公室見了面。對約翰遜來說,這次會面使他對智能和大腦的癡迷達到了。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而人腦進化的速度相對遲緩。因此,他聘用了一組神經學家,讓他們梳理所有相關研究,目標是建立一家頭腦公司。他們終選定了伯杰。
報道稱,10個月后,這個小組開始草擬這個裝置的原型,并讓醫院中的癲癇患者參與試驗。他們希望開始臨床試驗,但首先要解決如何把這個裝置制成便攜式的。如今,使用該裝置的患者還需要與電腦相連。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