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政策法規】交通擁堵、行車難、停車難等“城市病”該如何解決?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的《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給出答案——推廣應用交通信息服務手機APP軟件,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校園操場及公園綠地等場所建設地下公共停車場。
這些政策的出臺有利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根據近期目標顯示,到2020年,廣西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統得到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得到優先發展,南寧市、柳州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以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20%以上,工作日高峰時段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時速不低于20公里。
優化交通 實施精細化交通組織
如何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讓交通越來越快、越來越便捷?《指導意見》提出,要從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實施精細化交通組織等方面入手。
具體來看,在路網結構方面,要合理布局路網結構,加大次干路、支路、街巷的建設改造力度,提高路網密度,提高道路通達性。完善城市骨干路網,合理規劃建設城市快速道路網絡,完善主次干道路網,逐步形成級配合理、運行的城市骨干路網。以城市更新及舊城綜合整治為契機,打通微循環,提高交通可達性。廣泛利用支路、街巷、社區道路發展慢行交通,倡導非機動車和步行出行方式。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結合實際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
在精細化交通組織方面,廣西要廣泛運用交通工程技術,加強交叉口渠化設計,改善擁堵節點的交通組織方式。完善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因地制宜推廣綠波控制、自適應調整,合理設置交通信號周期和配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水平。
探索早晚高峰期間設置潮汐車道、可變車道、單向交通組織、快速路匝道進出口控制等管理手段,治理交通擁堵節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進一步規范道路工程、市政工程、軌道建設等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管理,加強施工路段監管疏導,推行占補結合交通組織,大限度降低施工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智能交通 推廣應用“掌上交通”
推進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也是《指導意見》的一大亮點。
智能交通就是要加快城市道路智能交通建設。推進交通集成指揮平臺建設,建成集交通信號控制、交通視頻監控、執法管理、交通設施管理、交通信息發布、停車誘導、交通事件采集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系統平臺。落實智能交通系統運行維護經費與人員,建立系統操作、維護、管理等制度;推動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基礎數據庫等。
今后市民只要一部手機在手,就可以實現對交通狀況的全掌控。《指導意見》明確,優化城市道路交通信息服務。推廣應用交通信息服務手機APP軟件,在基于互聯網的PC端和移動終端中,實現交通路況、交通誘導、交通管制、占道施工等交通信息發布,查詢城市公交、城市公共自行車、城市軌道交通等信息。
綠色交通 盤活現有停車資源
推進綠色交通建設也是《指導意見》一個重要內容。一方面,廣西將全面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加強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設計,落實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綜合開發,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布局,推動換乘;推廣港灣式城市道路公交候車崗亭;倡導城市公共交通專用道或優先車道建設;制定相關扶持措施,促進城市公共交通車輛發展,鼓勵使用大容量、低能耗、乘坐舒適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
另一方面,廣西將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推動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向城市商業街區、建筑綜合體、廣場、大型居住社區以及濱河景觀和綠地系統延伸,形成立體化、網絡化、系統化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加強行人過街設施的規劃建設,方便行人出行。推廣設置安全島、行人駐足區等二次過街安全設施和行人過街信號燈。鼓勵發展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加強自行車停放設施的規劃建設。
此外,停車難問題也將得到有效緩解。《指導意見》中透露,今后廣西將全面清理停車設施挪用、占用現象,盤活現有停車資源,規范設置和清理道路停車泊位。鼓勵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集約化的停車設施。同時兼顧人防工作需要,推行在中小學校、幼兒園的校園操場及公園綠地等場所建設地下公共停車場。放開市場準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建設停車資源智能管理系統,收集并構建停車資源數據庫,完成停車數據信息的動態采集和實時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