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科技動態】商業和民用安防監控需求的不斷增長,帶動了紅外探測產品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國家應急體系”、“平安建設”、“科技強警”、“物聯網”、“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項目在全國不斷推進,亦為紅外探測器創造出更多的市場需求和機會。
紅外探測器廣泛用于各種領域如建筑、安全、家電和工業等領域,功能多種多樣,包括運動檢測、溫度測量、計數以及火災/氣體檢測等,紅外探測器已從初的僅具有基本運動檢測功能的單像素熱電探測器發展到可以應用于更復雜的系統、更多樣化的設備市場如溫度感測或者火災探測、光學檢測等。
近日,江漢大學曹元成教授團隊與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半導體中心研究員莊乾東博士團隊合作研發新材料,可大幅提高紅外探測靈敏度。4月10日,英國自然網站在線發表了他們撰寫《基于柔性石墨基板銦砷納米線紅外光探測器》,該文將全文刊登在本月晚些時候出版的《自然》子刊《科學報道》。
曹元成介紹,銦砷納米線作為高光電轉換效率材料,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對象,尤其是基于碳的銦砷一維納米線,是高集成度光電子集成電路的研究熱點。然而,上述材料在制備過程中,晶體結構容易產生缺陷,導致這類材料對光的響應效率低下或者無響應,特別是在中長紅外波段方面尤其明顯。
曹元成團隊在砷化銦中摻入銻元素,合成一種新的銻摻雜砷化銦納米線,大幅降低了銦砷納米線的結構缺陷,同時通過銻元素的自我催化功能,顯著提升新物質對紅外光子的響應性。曹元成說,這種納米線對光的響應波長,達到了5.1微米,從而涵蓋整個中紅外光譜,是目前長的紅外波響應納米線,可應用于室溫下工作的中波紅外、長波紅外光電探測器、紅外發射器、高靈敏度光電晶體管等等,是制造各種光電子設備的理想材料。
據了解,上述研究應用于實踐,比如導彈紅外探測和夜視儀,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50%探測靈敏度,讓現有的大部分防紅外偽裝失效,民用方面則更加廣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