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 牙簽弩你聽說過嗎?近日,全國多家媒體報道了一款流行語中小學孩子們中的小玩具,外形如同兵器弩,巴掌大小,功能卻和真的弩一樣,可以發射“利箭”。看似小小的牙簽弩卻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殺傷力驚人,很容易就會造成誤傷。
輕易購得 存在安全隱患引家長憂慮
讓人擔心的是,這種所謂“玩具”可以從網上輕易購得,也沒有明確的生產廠商和檢驗標志;而在一些中小學周邊,相關玩具售賣也缺乏有效的監管。不少家長和網友呼吁,應加強防范,避免其過于泛濫傷及孩子。
而且,這種“箭”不難找,就是家里常見的牙簽。因此這種玩具也被稱為“牙簽弩”。這已引起很多家長的關注。筆者在成都走訪發現,在成華區的多所小學外的小賣部,都發現了這類型的“牙簽弩”。據相關媒體報道,這種“牙簽弩”在昆明、長春、長沙等多地也都有出現,備受孩子青睞。
牙簽弩主要分為塑料材質和金屬材質兩種,售價分別為4元和10元。售賣的商家向筆者介紹,“還是要注意安全,4米以內可能受傷哦”。筆者在商鋪附近觀察發現,到商鋪買東西的小學生非常多,不是就有同學在觀望各種玩具。“賣的特別好,我這里都只剩下2個塑料的,鋼制的只有1個了”,老板謹慎地從里屋拿出一個帶著包裝盒的鋼制“牙簽弩”。
“三無”玩具花樣翻新危險重重
在北京市宣武門附近的一所小學,筆者看到校園周邊的幾家小賣店里,除了有文具、副食品等,還有不少根據網游制作的玩具刀劍銷售。店家介紹,這些不銹鋼的刀劍都很“熱銷”,也沒“開刃”,“只要不使勁往人身上刺,基本沒傷害。”
筆者拿起一把約10厘米長的不銹鋼“寶劍”時感覺重量明顯,而旁邊一把約成人手臂長的“寶刀”看起來破壞力更強。盡管沒開刃,但用手指反復觸摸刀劍尖銳處后仍有疼痛感。同時,筆者在很多類似產品的包裝上都沒有找到產品產地、質量檢測等信息,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
碰巧放學,筆者與幾位該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交流時,大家都表示這種“仿真玩具”平時學校也不讓帶。其中一名學生告訴筆者,有一次玩這種“寶刀”就被扎出血了,而且班上也有很多同學偷著玩,老師也是睜只眼閉只眼。“還是挺危險的,要是玩的時候不小心,瞬間就成‘兇器’了。”這名學生對筆者說。
同時,筆者在網上看到,常見的水槍也玩出了“新花樣”。不僅有普通人力叩擊加壓的水槍,還有電動加壓水槍等。經測試,普通水槍射程可達7米多,而加壓水槍可達10米遠。有專家表示,這樣的力量要是打到眼睛上,很可能造成眼內出血、視網膜裂孔等危害。
貴陽市教育管理部門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目前在城區學校周邊,類似的“三無”產品監管較嚴。但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周邊環境復雜,涉及“仿真玩具”、副食品等“三無”產品則比較多見。
比“牙簽弩”更可怕的是安全責任缺失
從報道看,“牙簽弩”顯然不允許生存、銷售,但從設計到生產,從銷售再到消費,危險的“牙簽弩”竟然輕而易舉地“射穿”了層層防線,足以說明整個社會對兒童用品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何等匱乏。
孩子的安全是頭等大事。在兒童用品安全問題上,本該存在五道籬笆:產品的國家標準、部門的質量監督、企業的自我把關、家庭的安全意識、學校的安全責任。盡管《玩具安全》新版國標去年1月1日起已實施,但企業沒有嚴格執行,職能部門沒有嚴格執法,家庭和學校也沒有盡到安全監護責任。有商家稱,“牙簽弩”下單就發貨,沒人不讓賣,難道監管不該反思嗎?
安全責任缺失比“牙簽弩”更可怕。事實上,兒童玩具安全隱患被忽視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看到了“牙簽弩”的危險,而很多兒童玩具的危險不易看見。目前市場上的兒童玩具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隱患,常見的是機械傷害,如跌傷、割傷、勒傷、夾傷、刺傷等。有些金屬玩具、毛絨玩具、塑料玩具、電動玩具等,隱患更加隱蔽,不通過檢測很難發現。很多家長圖便宜,一買就是一堆。
我國是大的玩具生產及出口國,曾經存在質量上“內劣外優”問題,目前雖然這一問題有了很大改觀,但小作坊粗制亂造現象依舊突出,兒童玩具安全隱患仍需高度警惕。
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在網絡上,許多網友和家長也希望相關部門立即禁止銷售,加強線上線下聯合監管,并舉一反三嚴查校園周邊類似的危險“仿真玩具”。
湖北珞珈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陳磊說,近年來,針對于類似“牙簽弩”等危險“仿真玩具”的報道并不鮮見,玩具傷人的案件也比較多,尤其常見于校園。加強監管、完善法律法規很重要。
“盡管我國目前針對管制刀具、槍支等管理有較嚴格的措施和法律法規,但針對于‘牙簽弩’等具有殺傷力的‘玩具武器’卻沒有明確的監管措施和標準,相關現有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規等顯得滯后。”陳磊說。
“保障安全需要社會、學校、政府等多方聯動,學校應定期開展針對類似的‘牙簽弩’等玩具的清查和安全教育,而家長也應配合學校主動拒絕給孩子的‘危險消費’買單。”貴州大學新聞社會學教授翁澤仁說,相關管理部門也應理清權責,建立針對校園及周邊安全的線上線下聯合工作機制,織密校園安全網絡。(本文由四海網、新華社、光明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