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隨著RFID標簽成本的下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標準的統一,RFID標簽可以在更多領域代替條形碼。同時,可以預期,先行動的一定是行業內的領頭企業(從開始測試到上量需要3-5年時間),并逐漸向行業內的中小企業普及。
一、 風口上的“無人零售店”“新零售”這一概念被提出后,零售行業創新加速。伴隨著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滲透,無人售貨商店的概念進入大眾視野。去年12月,電商巨頭亞馬遜推出Amazon Go無人商店,盡管在內測中,但還是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而近期在國內,無人商店也被資本和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
目前無人零售店在技術上大致可分為三類:
1、Amazon Go及Take Go用的都是目前熱門的前沿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傳感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絡、生物識別等。通過貨架上的紅外傳感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傳感器(用于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統計顧客購物信息,用戶所采購的商品數據會實時傳輸至AmazonGo商店的信息中樞,顧客付賬時直接離店就可。
2、第二類的代表有繽果盒子、EAT BOX等,主要利用了RFID標簽技術,RFID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該方案在技術上較為成熟。
3、第三類如小e微店等,主要是利用二維碼來完成對貨物的識別,優勢是成本低,與傳統零售較為接近。
就購物體驗而言,繽果盒子等顯然無法做到像Amazon Go、Take Go那樣“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它采用的技術相對簡單但卻更可靠。繽果盒子主要采用了RFID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等——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RFID標簽,避免了像Amazon Go、Take Go那樣需要進行復雜的圖像識別過程,但也可以起到節省人力的作用,不失為向類“無人零售店”過渡的一種辦法。
二、RFID技術及優劣勢分析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指基于無線電的一種信息識別技術,也稱作電子標簽,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射頻信號自動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并獲取相應的數據,工作運轉過程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
從概念上講,RFID類似于條形碼技術。條形碼技術是將條形碼信息依附在物品上,通過掃描槍對物品上的條形碼進行掃描,從而獲得物品的信息。而RFID技術將RFID標簽依附在物品上,通過射頻信號將標簽中的信息讀取到RFID讀取器中,從而獲得物品的特有信息。相較于傳統的條形碼,RFID技術優點如下:
1、快速掃描
RFID辨識器可同時辨識讀取多個RFID標簽,相比之下,條形碼每一次只能有一個條形碼受到掃描。
2、穿透性和無屏障閱讀
在被覆蓋的情況下,RFID能夠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或非透明的材質,并能夠進行穿透性通信。而條形碼掃描機必須在近距離而且沒有物體阻擋的情況下,才可以辨讀條形碼。而“無人零售店”之所以能做到無人收銀,也主要是利用了RFID技術的這一特點。
3、數據的記憶容量大
一維條形碼的容量是30個字符左右,二維條形碼大的容量可儲存2至3000字符,RFID大的容量則有數兆字符,隨著記憶載體的發展,數據容量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4、體積小型化、形狀多樣化
RFID在讀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與形狀限制,不需為了讀取度而配合紙張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質,不像條形碼容易產生形變和破損等問題而導致無法識別。此外,RFID標簽更可往小型化與多樣形態發展,以應用于不同產品。
但實際上,雖然目前低頻段、高頻段在國內已經應用很廣泛了,比如校園卡、*、手機NFC模塊等;但是在消費領域(一般是應用的超高頻RFID電子標簽),條形碼(一維、二維)也能基本滿足對單個物品的描述能力且在推廣時已有一套成熟的配套體系,RFID標簽還無法取代條形碼。因此,想要用RFID標簽全面取代條形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在普及方面至少還面臨以下挑戰:
1、成本
盡管RFID標簽、讀寫器及軟件的成本一直在下降,但對于許多想要進行商品庫存跟蹤的公司,RFID部署所需的成本仍然是無法承受的。且目前RFID技術的應用幾乎都是上游投資、下游受益,這極大地損害了上游企業投資RFID技術的積極性。特別是在人力成本較為低廉的國內,很多公司會選擇增加員工部署,而非改造系統。
具體而言,企業需要將打印出來的RFID標簽粘貼到每一件需要識別的商品上,同時需要配備相關的識別設備如通道機、手持設備等。另外,企業還需要將RFID與原有的ERP系統進行整合,業務流程會較之前復雜,生產、運輸、倉儲都要協調進行。因此,RFID部署前期投入的成本較高,需要有一定的動力和魄力才能推進。